中美经贸利好!尾盘大逆转!量子科技概念股爆发
股市的绝地反击,总在市场情绪最为低迷时猝不及防地到来。
10月23日,中国资产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V”型反转。早盘,A股三大指数一度深跌,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达0.93%,深证成指跌1.48%,市场情绪降至冰点。
就在投资者信心摇摆之际,午后市场画风突变,大金融板块率先发力,周期股紧跟而上,量子科技概念股集体爆发,推动各大指数成功翻红。
这场逆转大戏的背后,是中美经贸磋商的实质性进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01 盘面回顾
A股市场在10月23日上演了一场精彩的“V”型反转,三大股指早盘低迷,午后却奇迹般拉升。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22%,深证成指同样收涨0.22%,创业板指微涨0.09%。
这场反转不仅体现在指数上,更反映在市场情绪的急剧转变。早盘,投资者还沉浸在调整的忧虑中;午后,买盘资金突然涌入,推动市场全面回暖。
板块轮动有序,热点层出不穷,呈现典型的反弹特征。
红利指数表现尤为亮眼,中证红利指数、上证红利指数、深证红利指数涨幅均超过0.7%,成为市场稳健收益的代表。
02 量子科技爆发
量子科技板块无疑是23日市场最耀眼的明星。板块尾盘快速拉升,收盘前半小时由微跌0.02%飙升为上涨2.51%,成为引领市场反弹的急先锋。
个股方面,科大国创、神州信息、格尔软件强势涨停,迪普科技大涨14.86%,国盾量子、铜牛信息等涨幅居前。
量子科技的爆发并非空穴来风。
消息面上,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团队10月22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在自研的“威洛”量子芯片上,其新研发的“量子回声”算法实现了首个可验证的量子优势。
该算法运算速度比最快的经典超级计算机快13000倍,标志着量子计算向实际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03 周期与金融联手
除了量子科技,周期股与大金融的联手发力,也为市场反弹提供了坚实支撑。
化工板块率先崛起,化工ETF(516020)午前冲上1%,尾盘二次冲高2%,最终收涨2.06%。
成份股中,氟化工、石化、钾肥等板块个股涨幅居前。多氟多飙涨8.91%,恒力石化、恒逸石化、新凤鸣大涨超5%。
有色金属板块快速跟进,有色龙头ETF(159876)场内收涨1.41%,全天振幅超3.5%,显示市场交投活跃。
大金融板块午后发力,为指数止跌翻红贡献良多。“牛市双旗手”——券商与金融科技双双逆转收涨近1%。
银行板块稳步上行,银行ETF(512800)惊人收获11连阳,一举站上半年线。
04 中美经贸利好
市场反转的背后,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实质性进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3日表示,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这次磋商的重要意义在于,双方将按照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就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磋商。
回顾今年5月,中美在缓解贸易紧张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根据当时达成的协议,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中国也暂停或取消对美商品总计115%的关税。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曾明确表示:“中美大幅降低关税,有利于双方贸易增长,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05 资金动向分析
在板块轮动背后,市场资金正在重新布局。
10月23日,A股成交1.66万亿元,续创8月6日以来新低。量能不济反而为市场提供了反弹空间,尾盘资金的集中涌入就说明了这一点。
低吸资金果断涌现。全天净申购4400万份。
量子科技板块尾盘获得4.4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科大国创、神州信息2股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过1亿元。
外资机构近期也频频发声看多A股。高盛认为,中国股市正步入慢牛行情,随着行情的展开,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摩根大通同样看好沪深300指数到2026年底的表现。
06 产业链机遇
量子科技的突破,不仅带来概念股的狂欢,更为整个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
量子计算行业处于爆发前夜,渗透率不足1%,政策红利显著。
从技术路径看,谷歌的突破为量子技术在未来五年内落地打开了现实通路。
在应用层面,金融科技与量子计算的结合已初现端倪。金融科技指数中计算机含量超80%,成份股与量子科技等热门计算机概念有较高重合度。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迎来利好。碳酸锂2601主力合约10月23日上涨4.17%,报价7.99万元/吨,创9月以来新高。
下半年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较年内5.85万元/吨的低点上涨超30%,行业盈利情况有望显著改善。
午后量子科技股的集体爆发,谷歌宣布在“Willow”量子芯片上运行的算法成功实现对传统超算的可重复验证超越,标志着量子计算向实际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中美将在马来西亚举行经贸磋商的消息提振了市场信心。
市场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希望。当短期噪音逐渐消散,真正引领未来的仍是那些代表科技前进方向的产业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