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葡语世界 共创商机未来
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内,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科技合作的种子正破土而出,孕育着连接四大洲的创新网络。
9月的珠海,海风轻拂。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成果展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流会正在这里举办。
科学技术部、广东省科技厅、珠海市政府的代表们与来自葡语国家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中葡科技中心与葡中中小企业商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波尔图联络点、葡中中小企业商会驻珠琴联络处正式揭牌。这些举措标志着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科技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01 战略布局:澳门、珠海、横琴三方共建
中葡科技中心是科学技术部在粤港澳大湾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布局的首个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平台。
该中心采用澳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三方共建的模式,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通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通道。
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联系的传统桥梁,在这一合作网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谢永强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新平台,促进本土企业在巴西等葡语系国家开疆拓土。
同时,这也将促进澳门的科研成果在横琴、珠海转化落地,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有机结合。
02 合作网络:从葡语国家到粤港澳大湾区
本次活动中,中葡科技中心与多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除了与葡中中小企业商会确立战略合作外,中心还与五家重要合作伙伴签约。
这些合作伙伴包括广东省科技合作促进研究中心、华发集团发起设立的10亿规模珠海科创长青基金、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京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横琴华发跨境电商产业园。
这一合作网络将围绕全面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凝聚合力打造区域协同和科技创新新引擎。
科技与金融的双轮驱动成为这一合作体系的显著特点。科创基金的设立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资本支持,而多家研究机构和技术平台的参与则保证了创新的持续供给。
03 历史纵深:中医药合作的先行探索
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科技合作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15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就已展开与葡语国家的合作探索。
2015年10月9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常设秘书处及多个葡语国家派驻代表考察了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并进行了座谈会。
当时,产业园副行政总裁谢毅表示,产业园希望借助澳门与葡语系国家的友好关系,以葡语国家为切入点,逐步发展到东盟、欧盟等国家与地区。
葡语国家派驻代表们也指出,葡语国家使用传统医药比较普及,但技术和人才不足,希望能借助产业园的平台优势,达成紧密合作。
这一历史背景揭示了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瑰宝,在连接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中的特殊地位与先导作用。
04 未来前景:打造区域协同与科技创新新引擎
中葡科技中心的未来发展将围绕科技交流与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谢永强的展望代表了各方的共同期待:“未来希望通过这些新平台,促进本土企业在巴西等葡语系国家开疆拓土,同时也促进澳门的科研成果在横琴、珠海转化落地。”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代表,共同探讨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深入交流广珠澳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态势。
这种多元参与的交流机制,将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思想源泉。
随着中葡科技中心波尔图联络点的设立,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科技合作链正在形成。从珠海到波尔图,从横琴到巴西,创新要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汇聚。
葡语系国家遍布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总人口超过2.6亿。这片广阔的市场与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天然互补。
正如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曾经勾勒的蓝图:以葡语国家为切入点,逐步辐射到东盟、欧盟乃至全球。
现在,这一蓝图正在变为现实,连接中国与葡语世界的已不仅是往日的贸易纽带,更是通向未来的创新桥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