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短期暴涨与四季度过剩压力的博弈解析在9月下旬原油市场呈现戏剧性走势——单周涨幅达5%的短暂繁荣背后,国际能源署(IEA)等权威机构已明确警示,2025年四季度全球原油市场将面临显著过剩压力,供需失衡的暗流正持续积聚。# 一、短期暴涨的核心驱动因素1. 地缘风险的脉冲式提振 近期俄乌冲突的溢出效应扰动市场预期,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炼油厂的持续袭击已导致该国20%炼油产能停摆,日均减产超100万桶燃料。俄罗斯为保障国内供应实施汽油出口禁令,短期压缩了全球燃料供应总量,叠加中东地区偶发的航运安全担忧,推动油价出现阶段性反弹。但需注意,此类地缘事件对油价的支撑多为短期脉冲式影响,难以改变中长期供需格局。2. 市场情绪的超跌修复 此前受OPEC+加速增产预期影响,油价在4-5月经历两轮深度下跌,一度刷新2021年以来四年新低。经过近四个月的震荡调整,市场对利空因素的消化已较为充分,叠加部分机构调高原油库存增量预期,触发技术性买盘入场,推动油价实现短期快速修复。# 二、四季度过剩压力的深层逻辑1. 供应端:增产潮持续加码 OPEC+的增产节奏成为关键变量。该组织不仅提前一年完成220万桶/日自愿减产的恢复计划,还宣布从10月起开启165万桶/日联合减产的恢复进程,首月即增产13.7万桶/日。若按此进度,完全解除减产额度需耗时12个月,将持续向市场释放供应增量。与此同时,非OPEC+产油国表现强势,美国产量稳定在1341万桶/日的历史高位附近,加拿大等国产量也接近峰值,形成全球供应“双增长”格局。2. 需求端:增长动能显著放缓 全球原油需求呈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特征。IEA预测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仅同比增加74万桶/日,远低于供应端270万桶/日的产量增幅。分区域看,发达经济体需求已显疲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上半年需求同比增长8万桶/日,但下半年预计转为负增长;新兴市场虽为需求增长主力,但印度面临美国对俄原油进口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需求虽保持平稳,但季节性消费高峰已过,四季度需求回落压力明显。3. 库存累积:过剩压力可视化 库存数据是供需失衡的直观体现。三大机构预测显示,2025年四季度全球原油库存增量可能达到日均200万桶以上,远超三季度的116.8万桶/日均值。其中IEA对库存增长的预期最为悲观,预计四季度库存增量将突破日均200万桶,这一累库速度将显著压制油价上行空间。# 三、未来市场走势的关键变量1. OPEC+增产执行力存疑 尽管OPEC+宣布了激进的增产计划,但部分成员国已接近产能上限,实际增产幅度可能不及预期。例如,8个计划增产的国家中已有部分超配额生产,可释放的剩余产能有限。若实际增产规模低于承诺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剩压力。2. 地缘冲突的不确定性 俄罗斯炼油厂遇袭事件若持续发酵,可能进一步扰乱全球燃料供应;欧盟计划2026年初禁止进口俄罗斯精炼产品,短期内或引发欧洲能源贸易格局调整。但需注意,此类事件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供应中断仅影响短期价格,而过剩压力将主导中长期走势。3. 价格区间预测 综合供需基本面,机构普遍看空四季度油价。兴业研究预测,布伦特原油四季度运行区间为58-72美元/桶,WTI原油为55-68美元/桶,整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若库存累积速度超出预期,油价可能向区间下限靠拢,甚至测试60美元/桶关键支撑位。在短期情绪与中长期基本面的博弈中,原油市场正站在关键转折点。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短期波动掩盖的过剩风险;对于能源企业,应提前布局库存管理与产能调整,以应对四季度可能到来的价格下行周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