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库群蓄水量突破1081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长江之水蓄势能,千亿库容护安澜。
10月24日8时,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水库群圆满完成年度蓄水任务,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总蓄水量达1081亿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字刷新了2023年1069亿立方米的纪录,较去年多蓄水12亿立方米。
01 水库蓄水:成绩单亮眼
秋日的长江,波光潋滟。10月24日8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
这是自2010年首次蓄至175米后,三峡水库第14次实现蓄满目标。
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的58座控制性水库死水位以上蓄水量高达1081亿立方米,再次突破“千亿”大关。
其中,长江上游的29座控制性水库死水位以上蓄水量为661亿立方米,流域及上游水库群蓄水量均创历史新高。
02 科学调度:应对复杂水情
2025年,长江流域经历了“先枯后丰、旱涝急转” 的复杂局面。
主汛期来水显著偏少,流域旱情一度较为严峻。
面对挑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坚持旱涝同防同治,统筹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需求,精准联合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流域水库群。
汛前,长江委调度三峡水库实施了3次保灌溉补水调度,累计补水72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荆州、武汉等沿江城市供水和中下游1533处大中型灌区5558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根据汛前长期预测,2025年主汛期中下游来水偏少、可能发生阶段性干旱,长江委动态优化上游水库群消落目标水位,其中三峡水库水位优化消落至152米左右。
03 蓄水策略:抢抓主动,防蓄兼顾
9月10日,三峡水库承接前期运行水位开始蓄水,起蓄水位164米左右,较近5年同期均值高7.2米左右。
这一较高的起蓄水位为完成年度蓄水任务赢得了先机,显著减轻了后期蓄水压力。
9月中旬以来,华西秋雨发展迅猛。长江委锚定三峡水库蓄满目标,在保障好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重点防控库区回水淹没和三峡电站弃水风险。
今年三峡水库正式蓄水期间,长江委累计组织防汛蓄水会商50余次,先后12次发出调度令。
在不开闸泄洪情况下,三峡水库成功拦蓄了洪峰流量达425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过程。
04 综合效益: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
长江流域水库群蓄水量创新高,为今冬明春充分发挥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11月底开始,三峡水库将联合水库群向下游补水至次年4月,不仅能保障沿江城乡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生产用水,更能为生态补水提供充裕水量。
同时,蓄水也将改善中下游航道水深,降低大船减载运行风险。
此外,库区水位至明年5月仍能维持在155米左右,为宜昌至重庆段航道提供稳定航深条件。
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水库管理部工程师龚文婷表示:“三峡水库实现175米蓄满目标,可有效满足长江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将今冬明春水库日均出库流量维持在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
05 未来展望:守护长江安澜
当前,流域水库蓄水工作仍处于收官阶段。长江委将按照水利部工作部署,密切关注流域雨水情,一以贯之做好枯水期和消落期水库调度。
水利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密切监视长江流域雨情水情,滚动会商研判和监测预报,做好枯水期和消落期水库调度,充分发挥三峡等水库群综合效益。
长江委总工程师陈桂亚表示:“即便在气候变化异常加剧的今天,我们通过流域协同配合和科学调度,依然有信心、有能力、有方法调度好长江流域,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将洪‘害’转化为水‘利’,守护好长江安澜。”
数字孪生系统在这次蓄水调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度人员依托覆盖长江上游近80%流域面积的水情遥测系统,能够10分钟内完成主要控制站的信息收集,实现了“绣花”般的精细度。
随着水库群调度愈发成熟,三峡工程将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上实现更优统筹,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