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设黄茅峡水库主要是为了完善防洪体系,同时发挥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具体原因如下: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近年洪灾频发,特别是2022年6月和2024年4月发生了2次特大洪水,清远、韶关等地受灾严重。作为北江最大支流的连江,缺乏控制性工程,是防洪体系最突出短板。黄茅峡水库总库容5.6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5.47亿立方米,可拦蓄连江洪峰,削减石角水文站洪峰流量1000-1600立方米每秒,减轻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及清远市防洪压力,提升连江中下游相关乡镇的防洪能力。提供绿色电能:工程装机容量50兆瓦,预计年均可输出约15665万千瓦时绿色电能,有效提升区域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为粤北清洁能源矩阵再添一环,助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改善航运条件:黄茅峡水库将同步建成Ⅳ级航道体系,把5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连江腹地,显著改善水运物流效率,激活沿线物流经济,有利于推动区域交通优化和经济发展。保障农业灌溉:可为规划建设的连江英德大型灌区提供12.04万亩的灌溉水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夯实农业命脉,助力乡村振兴,对推动当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