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消费级3D打印或迎来行业突破
技术普惠与价格下探正共同推动3D打印从专业领域飞入寻常百姓家。
国金证券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消费级3D打印市场可能即将迎来行业突破点。
报告认为,3D打印“小单快返”的生产特点高度契合新消费浪潮下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和限量款的需求。
随着技术普惠长尾效应显现和龙头企业市场教育深入,消费级3D打印行业正蓄势待发。
01 市场前景:消费级3D打印蓄势待发
全球3D打印市场正保持稳定增长,而消费级领域展现出更大增长潜力。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246.1亿美元(约1700亿元人民币),2024-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18.5%。
相比之下,消费级3D打印市场更是蓄势待发。
根据创想三维招股书,消费级3D打印2024年市场规模为4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8%。
这一数据表明,消费级市场正以明显快于行业整体水平的速度扩张,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02 驱动因素: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崛起离不开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双重推动。
在需求端,3D打印“小单快返”的生产特点完美契合了新消费趋势下对于个性化、差异化和限量款的消费需求,持续抬升行业天花板。
当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表达,而3D打印技术能够以合理成本实现小批量定制生产,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在供给端,伴随龙头企业开发多喷头、自动调平等技术普惠长尾效应显现,产品开箱即用属性显著提高。
这使得3D打印设备从专业人士的工具逐渐转变为普通消费者也能轻松使用的消费电子产品。
03 产业链分析:设备与耗材国产替代加速
国金证券研究报告对3D打印产业链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设备端与耗材端国产替代正在持续加速,下游消费品属性日益显著。
设备端是产业链的技术策源地与价值中枢。
根据创想三维招股书,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设备出货量、保有量分别达到4.1百万台和15.8百万台,2020-2024年CAGR分别为10%和25.84%。
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年行业CR5为78.6%,其中拓竹科技、创想三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和21%。
未来设备端市场有望受自然老化换新需求、技术迭代下功能性换新需求、市场渗透新需求共同推动。
耗材端方面,PLA(聚乳酸)作为当前3D打印行业最主要的耗材,预计将受益于设备放量带来的耗材需求激增。
耗材行业目前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厂商通过创新而丰富的SKU或价格大众化等单点突破争夺市场。
04 消费级应用渗透的三大驱动力
国金证券指出,目前消费级3D打印正处于消费级应用初期阶段,并提出消费级应用渗透初期的三大驱动力:
产品力突破带来的消费级市场横向破圈:设备端和耗材端技术普惠的长尾效应加速兑现,产品开箱即用趋势明显,服务端AI技术赋能叠加龙头品牌社区模型开源,使用门槛逐步降低。
产业规模化带来的产品价格下探:龙头品牌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入门级打印设备价格已下探至智能手机水平,推动市场大众化普及。
品牌效应提升市场渗透加速度:龙头品牌积极打造社区生态,推动消费级市场渗透。
05 投资建议:关注设备龙头与供应链企业
基于对行业的深入研究,国金证券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设备端:3D打印设备正进入作为消费品普及的关键时刻,龙头设备主导行业技术沿革方向、产品矩阵与价格维度、市场教育。
投资者应关注龙头设备厂商,尤其是那些拥有完善打印生态的品牌商。
耗材端:PLA作为当前3D打印行业最主要的耗材,生产端预计将受益于设备放量带来的耗材需求激增。
建议关注已切入或具备切入龙头设备商供应链的公司。
06 风险提示: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国金证券在报告中同时提示了多项投资风险,包括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与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环境波动风险;以及行业数据或有误差等。
这些风险因素提醒投资者,在关注行业增长潜力的同时,也需要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
消费级3D打印的普及时刻正在到来。龙头企业的市场教育日益深入,设备价格已下探至智能手机水平,技术普惠让更广大的消费者能够轻松使用3D打印技术。
随着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3D打印不再只是工厂里的专业设备,而正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满足个性化创造需求的新型消费电子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