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鲜辣报:苹果发布M5版MBP 英特尔i386诞生40周年
过去一周,PC与AI计算领域迎来重要节点。苹果发布了新一代M5芯片,其GPU集成神经加速器,显著提升了AI与图形性能,并应用于新款MacBook Pro等设备。
过去一周,PC与AI计算领域迎来重要节点。苹果发布了新一代M5芯片,其GPU集成神经加速器,显著提升了AI与图形性能,并应用于新款MacBook Pro等设备。
与此同时,市场研究显示,受Windows 10终止支持与AI PC需求的双重驱动,全球PC市场在第三季度出货量实现显著增长,标志着一次重要的行业换机潮已然开始。
01 苹果M5系列登场
没有盛大的发布会,没有库克的激情演讲,苹果选择在10月15日晚间用一次悄无声息的官网更新,掀起了一场AI硬件的巨浪。
三款核心产品——14寸MacBook Pro、iPad Pro以及Vision Pro,全部换上了全新的M5芯片。
这一发布被视为个人电脑芯片领域在AI性能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M5芯片基于第三代3纳米技术构建,其最大的创新在于集成了新一代的10核GPU架构,并在每个GPU核心中都内置了“神经加速器”。
这一设计使得GPU驱动的AI工作负载运行速度大幅加快,与M4芯片相比,峰值GPU计算性能提高了四倍以上。
同时,M5的GPU图形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结合第三代光线追踪技术,图形性能比M4提高了高达45%。
在CPU方面,M5采用了由六个能效核心和最多四个性能核心组成的10核架构,多线程性能比M4快了15%。
此外,M5还配备了升级的16核神经引擎,强大的媒体引擎,以及近30%的统一内存带宽提升,达到153GB/s。
02 M5设备性能提升
苹果立即将这款芯片应用到了新推出的14英寸MacBook Pro、iPad Pro和Apple Vision Pro中。
其中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成为了关注焦点,它不仅得益于M5芯片的强大性能,还在电池续航上实现了突破。
对于从旧款Intel或M1芯片升级的用户而言,续航时间甚至可以延长多达14小时,总续航时间可达24小时。
这一系列的发布,无疑加剧了高端笔记本电脑和AI PC市场的竞争。
新款iPad Pro采用突破性的Apple M5芯片,配备更高速存储系统,结合iPadOS 26系统,重新定义移动计算可能。
与搭载M4的iPad Pro相比,新机型的AI性能提升高达3.5倍,相较于M1机型快了5.6倍。
全新的N1无线网络芯片支持最新一代Wi-Fi 7技术,而C1X蜂窝调制解调器则让移动网络速度提升最高50%。
Vision Pro则通过M5芯片驱动其micro‑OLED显示屏多渲染10%的像素,并将刷新率提升至120Hz,视频播放时间最长可达3小时。
03 市场趋势分析
根据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8.2%,总出货量超过6900万台。
报告分析,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两个核心因素:一是AI PC市场的蓬勃发展,二是围绕Windows 10停止支持而引发的企业和消费者PC更新换代周期。
10月14日是Windows 10结束技术支持的关键日期,促使企业和教育机构加速采购新的、通常是预装Windows 11的PC设备,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Gartner估计,AI PC市场在2025年将占据所有设备出货量的31%左右,相比2024年的15%有大幅提升,全年AI PC出货量将超过7700万台。
这一数据明确显示了AI功能已成为当前PC采购决策中的关键驱动力。
虽然北美市场的增速相对平缓,部分需求在今年上半年被提前消耗,但在大多数其他地区,Windows 10的退役潮效应尤其明显。
此外,报告还提到,尽管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充满挑战,导致低价位消费者需求受抑,但整体PC硬件市场的强劲表现,特别是企业对AI PC的集中投资,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积极信号。
04 i386四十周年纪念
10月18日,PC硬件行业共同纪念了Intel i386处理器诞生40周年。
i386于1985年首次发布,它对个人计算领域的影响是划时代的。
这款处理器首次为x86架构带来了32位寄存器,奠定了现代PC操作系统的基础,直接促成了后来的Windows 3.0和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的发展。
i386集成了约275,000个晶体管,最初运行频率为16MHz,尽管与今天的数万亿晶体管和数千兆赫兹的CPU相去甚远,但它所确立的架构兼容性和内存寻址模式至今仍在现代处理器中得到沿用。
当时,Intel正面临巨大压力。内部,其寄予厚望的全新32位元架构iAPX 432因过度复杂、效能不彰且不相容旧软体,进而宣告失败。
而在外部,Motorola当时推出的68000系列处理器正凭借其32位元处理能力,在苹果麦金塔等新世代电脑上大放异彩。
在此背景下,原先仅被视为“备胎”计画的80386被迅速推上火线。其核心理念与iAPX 432完全相反,以80286处理器基础进行务实的32位元架构扩展。
当时主导这个计画,并且担任386处理器的两大核心架构师之一,正是一位当时年仅20多岁的年轻工程师Pat Gelsinger。
05 行业反思与展望
i386的40周年纪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引发了行业内对x86架构未来走向的深度讨论。
在苹果M系列芯片和高通骁龙X系列芯片等ARM架构处理器在PC领域日益崛起的背景下,i386的纪念日也成为了一个反思x86架构如何在性能、功耗和AI加速方面继续保持竞争力的时机。
尽管x86在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轻薄笔记本和AI PC领域,与ARM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4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段辉煌历史,却显得有些讽刺。
目前Intel正处于公司史上最严峻的营运危机,不仅先前被寄予厚望、回锅救火的帕特·基辛格黯然二度去职。
Intel当前更必须仰赖美国政府的大力金援、甚至接受昔日伙伴NVIDIA的投资才能维持运作。
在营运与财务陷入困局的同时,Intel在产品路线图上也显得步履蹒跚。尤其被市场视为反攻Arm架构的代号“Panther Lake”新款笔电处理器,也已确认必须推迟到今年年底才会正式推出。
若传闻属实,这无疑是x86架构在AI浪潮下,对GPU/NPU架构的一次重大让步,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的财务数字。
40年前,Intel 386搭配Windows 3.0,定义了PC产业的黄金三十年。40年后,Intel却可能需要靠着NVIDIA的注资与美国政府的补贴,试图在AI时代守住x86的最后阵地。
从技术角度看,计算架构正经历从CPU到GPU/NPU的范式转移。苹果M5在每个GPU核心中集成神经加速器的设计,正是这一趋势的明确体现。
而i386的40周年纪念,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