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需求强劲增长,上游设备材料迎来扩产机遇
人工智能浪潮下,高带宽内存(HBM)已成为AI芯片的“新宠”,其背后隐藏着一条正待爆发的设备材料产业链。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需要处理海量数据,这对内存带宽提出了极高要求。”SK海力士指出,HBM的引入不仅能显著提升AI的性能和质量,其增长速度甚至超越了传统内存性能,有效打破了内存墙瓶颈。
随着AI服务器市场的快速增长,HBM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NVIDIA、CSP和ASIC的需求有望保持强劲,全球AI服务器市场增长率有望超过28%。
与此同时,HBM市场规模在DRAM中的占比正迅速提升,从2023年的8%攀升至2025年的34%。
01 HBM市场爆发:AI驱动,供需格局持续紧张
AI浪潮席卷全球,高带宽内存(HBM)作为AI训练和推理的关键支撑,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长。
TechInsights预测,2025年全球HBM出货量将同比增长70%,而TrendForce更为乐观,预计全年位元出货量年增率将达94%。
美光科技CEO Sanjay Mehrotra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明年HBM产能已基本锁定,需求增长显著,2026年HBM出货量增速预计将超过整体DRAM,成为存储板块核心增长动力。
从应用端看,AI服务器已成为HBM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长城证券报告显示,2025年AI服务器出货占比将升至15% 以上,未来两年AI服务器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7%。
英伟达主流GPU配置已全面采用HBM3E,其下一代Rubin架构GPU有望进一步推高HBM应用颗数,持续拉动HBM需求。
供需关系方面,尽管三大原厂积极扩产,但HBM市场仍维持紧平衡状态。SK海力士与美光2025年产能均已售罄,供需差距缺口有望进一步缩小。
02 竞争格局:三足鼎立,国产化势在必行
当前全球HBM供给市场呈现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足鼎立” 的格局。
据长城证券研究,2025年三家市占率比例预计为5:3:2,到2026年可能调整为5:2:3。
从技术演进看,HBM3E 12Hi已成为市场主流,2025年占比有望超过95%。而下一代HBM4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接棒市场主流。
三星正在加紧推进HBM4的研发,计划在2025年三星科技展上发布第六代12层HBM4,并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量产。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HBM市场国产化率几乎为零,这一现状正促使国内产业链加速突破。
民生证券认为,国产HBM量产势在必行,当前国产HBM或处于发展早期,上游设备材料或迎来扩产机遇。
03 产业链机遇:TSV核心环节价值凸显
HBM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镀液、前驱体、IC载板等半导体原材料及TSV设备、检测设备等半导体设备供应商。
在HBM制造中,TSV(硅通孔)工序是主要难点,其涉及光刻、涂胶、刻蚀等复杂工艺,是价值量最高的环节。
东吴证券研究指出,测试机、键合解键合、CMP环节在HBM产业链中弹性最大。
他们预测,今年HBM的扩产量级有望实现5000片的8层晶圆,将为TCB、CMP、键合解键合、电镀、测试机环节分别带来1.6亿、10亿、6亿、4亿、7亿的订单增量。
同时,HBM扩产也需要底层的DRAM颗粒支持,此次HBM扩产预计将对应4万片的底层DDR5扩产,带来约350亿的设备资本开支增量。
对刻蚀、薄膜沉积、清洗、CMP等前道设备环节分别带来85亿、70亿、16亿、11亿的市场增量。
04 投资逻辑:国产设备材料企业迎来机遇
面对HBM国产化趋势,多家国内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
中微公司在先进封装领域(包含高宽带存储器HBM工艺)全面布局,包含刻蚀、CVD、PVD、晶圆量检测设备等,且已经发布CCP刻蚀及TSV深硅通孔设备。
赛腾股份表示,公司HBM检测设备已得到海外大客户的认可并已批量出货,国内市场正在积极开拓中。
民生证券建议关注两大主线:HBM设备方面的精智达、华海清科、芯源微、拓荆科技、中微公司等;以及材料领域的鼎龙股份、雅克科技、联瑞新材等。
东吴证券特别强调,设备环节中,精智达的订单弹性最大。
随着国产HBM产业链的成熟,上游设备材料企业将率先受益。
全球三大原厂正加速HBM产能扩张,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的TSV月产能预计在2025年将分别达到15万片、17万片和4.5万片。
然而供应依然紧张,SK海力士与美光2025年产能均已售罄,HBM市场已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的焦点领域。
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光不应只停留在HBM本身,其背后庞大的设备材料产业链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