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关注AI商业化双主线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狂热走向商业务实,场景应用成为新竞技场。
“2025年以来AI行业逐步从大模型技术的角逐,切换到场景应用的渗透。”华泰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明确指出,AI产业已经迈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互联网平台公司正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在优势场景中积极寻找商业化机会。
基于这一趋势,华泰证券提出了AI商业化两条清晰的主线:基础云设施服务商作为底层支撑整体受益于下游场景需求,而广告和垂直应用领域则凭借天然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实现价值变现。
01 行业转型:从技术角逐到应用渗透
AI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
根据华泰证券观察,2025年成为AI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从过去的大模型技术竞争,转向了实际场景的应用渗透。
这一转变标志着AI产业开始进入更加务实的发展阶段,商业化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准。
华泰证券在7月份发布的研报中就已经指出,行业已进入“Token增长驱动”的新阶段,AI Agent在垂直场景的应用显著丰富,涵盖办公、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
Token作为大模型文本处理的基本单位,其增长直接反映了AI实际使用量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模型能力的扩张。
02 商业化双主线:底层设施与上层应用
基础云设施服务商:稳健增长的基石
基础云设施服务商位居AI商业化第一条主线,它们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整体受益于下游场景需求的持续增长。
华泰证券认为,这一类企业具备稳健增长潜力,是AI浪潮中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方向。
随着AI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对算力的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各厂商正重点推广基于大模型的后训练和推理算力服务,技术迭代带来的重估机会不变。
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黄乐平甚至预测,AI服务器有望取代智能手机成为最大的科技硬件品类,技术迭代将带来量价齐升的机会。
广告和垂直应用:价值变现的先锋
广告和垂直应用构成了AI商业化的第二条主线。
内容平台与电商平台拥有天然的应用场景,AI在广告效率提升方面已逐步显现。
华泰证券指出,垂直应用更偏向ToB服务,企业通过结合自身场景优势,切入上游工作流需求,能够提供可观收入增量。
生成式AI发展呈现“2B领先2C、应用领先终端”的鲜明特征,B端商业化进展明显快于C端消费级产品。
这一现象反映了企业市场对AI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和支付意愿,以及AI技术在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方面的直接价值。
03 AI Agent:垂直场景落地加速
AI Agent正成为垂直场景应用的重要载体。
华泰证券在7月底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调研后指出,AI Agent在办公、医疗、金融等垂直场景的应用显著丰富。
这些智能体不是只做基础重复工作,也开始承担一些关键工作,标志着AI赋能模式正在从“人+智能助理”向“人+多智能体”演进。
在金融领域,AI Agent正在重构传统业务场景。
华泰证券自身已落地集异构算力、大模型运营管理、大模型应用开发三位一体的“泰为”大模型平台体系,并充分利用公司在场景、数据方面的资源禀赋,在投研、投行等典型价值场景不断突破。
端到端投顾服务Agent体系将投顾端和客户端直接相连,可以实现各类客户服务素材的自动生成和分发。
04 产业生态:中美竞合与投资机会
中美AI产业链关系发生微妙变化。
华泰证券指出,DeepSeek发布后,中美AI产业链从平行发展转向竞合状态,国内外厂商形成良性竞争推动行业进步。
作为美国以外唯一具备完整AI产业链的国家,中国在物理AI上具有比较优势。
这种竞合关系而非单纯竞争,有利于全球AI产业的健康发展,避免技术路线过于单一。
B端商业化明显快于C端,应用落地领先终端发展。
华泰证券提醒投资者,物理AI的发展低于预期,因为物理世界的数据非常复杂,获取成本很高。
目前来看,生成式AI在B端的软件应用领先C端的终端形态,包括AI Agent也是B端的应用,机器人的真正成熟还需时日。
AI商业化的未来不属于通才,而属于专注特定场景的专家。华泰证券在7月份的研报中就预见到这一趋势,指出生成式AI发展呈现“2B领先2C、应用领先终端”的特征。
在AI产业化向产业AI化转变的过程中,那些能将AI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切入上游工作流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赢得商业化赛跑。
AI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炫技,而是真正成为了驱动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