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从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市场拓展等多维度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以下是政策核心内容与影响解析: 一、政策核心目标:锚定5%增长线《方案》明确2025-2026年行业核心目标: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同时要求经济效益企稳回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推动化工园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一增速目标既高于2024年工业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也体现了在产能优化背景下的结构性增长导向——厦门大学林伯强教授解读称,这意味着行业需在盈利增长与结构调整间找到平衡,告别单纯规模扩张模式。 二、三大关键举措:破解行业结构性矛盾当前石化化工行业面临“基础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方案》针对性提出三大改革方向:# 1. 严控低端产能,加速供给侧出清针对炼油、乙烯等领域产能过剩问题,政策明确严控新增炼油产能,要求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具体来看:炼油领域: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产能减量置换,200万吨/年以下装置将逐步淘汰,中石油大连石化等老旧厂区已启动关停退出,裕龙石化2000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等大型化、一体化项目成为替代主力;乙烯、PX领域:科学调控产能投放节奏,2025年乙烯新增产能虽达千万吨级,但较原规划压缩超40%,且优先保障绿氢耦合、低碳工艺项目。方正证券分析指出,产能管控有望推动行业产能利用率从当前的72%提升至80%以上,结束化工品价格通缩周期。# 2. 攻坚高端材料,打开价值增量空间针对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卡脖子”领域,政策推出全链条支持措施: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产品突破:将茂金属聚烯烃、光伏级POE(乙烯-辛烯共聚物)、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列为攻关重点,配套首批次应用补偿政策。目前头部企业已率先受益,万华化学20万吨/年POE装置投产打破国外垄断,产品毛利率达25%-30%,较通用料溢价超3倍;盛虹石化高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产能全球领先,直接支撑光伏胶膜产业链自主可控。# 3. 对接新兴赛道,培育需求新增长点政策精准锚定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产业风口,引导行业布局三大增量市场:新能源材料:重点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光伏级树脂、氢储运材料;高端结构材料:突破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满足无人机、机器人轻量化需求;传统领域升级:推动化肥行业向缓控释肥、水溶肥转型,完善产运储销一体化调控,保障粮食安全。 三、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1. 产业格局加速优化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储备和资金优势,在高端材料攻关和“减油增化”(降低油品产出、提升化工品比例)改造中占据主导,万华化学、恒力石化等企业已启动新一轮产能升级;中小厂商:部分缺乏技术优势的通用料生产企业将面临产能出清压力,行业集中度有望从当前的CR10=35%提升至2026年的45%以上。# 2. 资本市场预期修复八月下旬以来,化工板块在“反内卷”政策预期下累计上涨12%,其中高端新材料标的涨幅超20%。东方证券指出,政策落地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对“结构性成长”的共识,重点关注POE、碳纤维、电子特气等细分赛道。# 3. 园区载体提质升级政策提出化工园区分级评价体系,引导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浙江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已启动智慧化改造,通过数字孪生、AI预警等技术提升安全环保水平。 四、政策落地挑战与展望尽管利好明确,行业仍面临两大考验:一是高端材料中试转化率不足30%,需突破装备、工艺协同瓶颈;二是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可能影响煤化工项目经济性。对此,政策同步提出深化海外资源合作、完善外资项目服务等保障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下一步将开展政策宣贯专项行动,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对接机制,确保2025年一季度前形成首批政策落地案例。随着产能优化与创新驱动的双重发力,石化化工行业有望从“规模领先”迈向“质量突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