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合法化后,其发展路径将受到监管框架、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影响。以下是稳定币合法化后的主要发展路径分析:合规运营与监管适应: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已纷纷落地稳定币监管框架,如美国的《GENIUS法案》、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和欧盟的MiCA法规等。稳定币发行机构需要严格遵守这些监管规定,建立稳健的储备机制,确保资产的优质和高流动性,以满足按面值及时赎回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客户身份识别(KYC)和反洗钱(AML)等措施,避免参与非法活动。拓展跨境支付场景:传统跨境支付存在流程复杂、手续费高、到账时间长等问题,而稳定币不依赖本地银行体系即可完成点对点交易,能有效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稳定币将率先在跨境支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法国兴业银行、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布局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Visa、万事达卡等支付巨头也推出了稳定币支付解决方案。服务实体经济与RWA结合:稳定币将更多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在现实世界资产数字化(RWA)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将房产、债券、股权等现实资产代币化,稳定币可以为这些资产提供更便捷的交易和流通方式,降低交易门槛和成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例如,美国的RealT平台通过将住宅物业代币化,实现了房产的可拆分交易;香港特区政府也表示会推动更广泛的资产及金融工具代币化。与主流支付场景融合:在零售支付场景中,虽然稳定币在一般的零售交易中可能不会成为主流支付工具,但对于一些特定群体,如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群或在本币币值不稳定地区的人们,稳定币可能会有一定的应用空间。此外,大型商家发行的稳定币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支付工具,在其自身的商业生态系统内发挥作用。同时,VISA等卡组织发行的稳定币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支付结算模式。区域化与国际化分步推进:以香港为例,在《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先从服务跨境贸易结算开始,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枢纽的优势,进行真实场景测试和风险识别。随着离岸人民币的发展和规模扩张,再逐步将经验复制至自贸区,最后在条件成熟时考虑全面放开。在这个过程中,要谨慎对待美元或欧元稳定币的开放,维护货币主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