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种养循环在多个方面引领着农业发展新变革,具体如下: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畜禽粪污资源化: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畜禽粪污,如处理不当会成为污染源。绿色种养循环将其收集处理,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实现了从“污染源”到“营养源”的转变。例如,辽宁大连金普新区有435家养殖场,通过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畜禽粪污得到有效利用,为种植提供了丰富肥源。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除畜禽粪污外,农作物秸秆、残叶等农业废弃物也可在绿色种养循环中得到利用。像甘肃高台县的企业,利用养殖场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实现了“畜—肥—农”的循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减少面源污染:传统农业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种养循环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降低了因化肥流失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如江西万载县通过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水稻、毛豆等作物上施撒堆沤肥和沼液肥,实现了化肥减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改善土壤生态:长期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微生物活性,使土壤更加健康肥沃。例如,河北隆化县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6%,全氮、有效磷、全钾含量也有所增加。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机肥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全面、均衡的养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口感、色泽、营养含量等品质指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信宜市通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促进了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助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促进农作物增产:合理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实现增产。如万载县的毛豆大户通过增施堆沤肥,平均亩产达1400斤,实际测产最高达到了1590斤/亩,增产效果显著。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构建产业闭环:绿色种养循环打破了传统农业中种植与养殖分离的模式,将养殖、种植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紧密结合,形成了“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农业种植”的闭环产业链。例如,湖北襄阳市襄州区通过猪-沼-油菜-玉米、猪-沼-粮等种养方式,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和农作物的节本增效。 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各地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培育了2500余家粪肥还田服务主体,对接养殖场户累计8.4万家、种植主体80.8万家,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这些服务主体在粪肥收集、处理、运输和施用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绿色种养循环服务市场的逐步壮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绿色种养循环通过提升耕地地力,改善土壤质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绿色种养循环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够为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绿色种养循环通过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引领着农业发展的新变革,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