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协新规落地,马拉松赛事迎来全面规范
大众选手名额不低于90%、赛事结束后“人过场净”、压缩封路时间“快封快解”…中国田径协会一系列具体要求正为马拉松赛事建立新标尺。
10月31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马拉松赛事相关工作的通知》,这份包含十一个方面要求的文件,从赛事主体责任、风险防范、名额分配、环境卫生、交通保障等多个维度对马拉松赛事提出了细化的规范要求。
这份通知旨在统筹推进马拉松赛事安全、有序、高质量举办,进一步完善赛事组织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强化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机制。
01 安全底线:责任划分与应急管理
通知要求严格落实赛事主办方主体责任,严格执行 “谁主办、谁负责” 的原则。
赛事需要建立组委会主任负责制,由属地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牵头,各相关责任部门组成的赛事组委会,加强对赛事的组织领导。
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方面,通知要求赛事组委会做好各类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隐患排查、责任追究制度。
最为关键的是,组委会必须提前制定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及赛事熔断机制,明确响应流程、处置措施与责任主体。
02 大众参与:90%名额保障与名额倒卖打击
在赛事名额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各赛事大众选手参赛名额原则上不低于总参赛规模的90%。
这一明确规定保障了广大跑者的参赛机会,同时要求各地在赛事立项时,切实考虑参赛者需求、资金筹措和城市承载能力,合理规划赛事规模。
通知还明确要求赛事组委会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动,严厉打击倒卖名额、名额诈骗等违法行为,这一规定直击当前马拉松报名中的痛点。
03 赛事保障:医疗与交通并重
在组织保障方面,通知要求建立赛前体检筛查机制,引导参赛者安全参赛。
赛前需重点告知赛事天气、赛道情况,强化健康安全告知和承诺书签署;赛时要科学部署医疗点和流动救护力量。
根据赛事规模、赛道特点及天气状况等因素,优化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医疗救助人员的配置。
在交通保障方面,要求提前联合属地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专项方案,压缩封路时间,做到“先封先解、快封快解”。
04 文明与环境:“人过场净”与文明参赛
通知强调强化赛事环境卫生管理,积极倡导绿色、节俭、低碳办赛理念。
组委会需做好赛道及周边区域环境卫生管理与垃圾处置工作,重点做好起终点、补给站等人员密集区域的卫生管理。
确保赛事结束后赛道及周边环境实现 “人过场净” 。
在赛事文明建设方面,要大力倡导文明参赛,引导约束参赛者聚焦体育运动本身,坚决杜绝借赛事活动之机引流吸睛,或表达不合理诉求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
05 商业与慈善:规范运作与透明管理
赛事商业规范管理方面,通知要求科学划分马拉松赛事核心区与商业展示区,合理控制商业活动规模。
赛事广告和宣传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
对于慈善公益活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法律法规,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开展。
组委会应加强慈善活动规范管理,定期公布公益资金用途和社会监督渠道,保障公益资金使用合规性与透明性。
06 赛事体系:分类认证与多样化活动
通知明确了赛事认证程序:A、B类赛事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向中国田协申请认证,C类赛事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认证后报中国田协备案。
标牌赛事申报则需根据世界田联最新规程,经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中国田协,由中国田协向世界田联申报。
同时,通知鼓励各地依据区域特色、群众需求及办赛条件,积极举办健康跑、欢乐跑等群众广泛参与的赛事活动。
这些活动应与马拉松赛事实施分类举办、管理与指导,满足不同年龄和运动水平参赛者的健身需求。
截至通知发布时,中国田协已公布了2025年11月至12月马拉松赛事目录,全国18个省区市将举办116场马拉松赛事。
未来两个月内,这些赛事将成为新规的首批实践者。
随着新规落地,“人过场净”的环境要求、“快封快解” 的交通管理,以及大众选手名额的保障,将共同构成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新图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