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石生物科创板IPO进入“已问询”状态,拟募资24.5亿元助力创新药研发
上交所科创板IPO名单更新,一家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迈入新阶段。
10月19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石生物”)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该公司上市申请于9月26日获得受理,此次IPO拟募集资金24.5亿元,主要用于新药研发和补充营运资金。
作为一家迈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鞍石生物专注于肿瘤等存在重要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
01 公司概况: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跨越
鞍石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肿瘤领域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通过高效率的自主研发提供高品质的创新抗肿瘤药物。
公司管理团队自2012年创业,经过近11年研发后获得首个商业化产品。
围绕MET、EGFR、ROS1、NTRK、HER2、RAS等重要肿瘤驱动基因通路,鞍石生物已建立起富有行业竞争力与商业化潜力的多层次创新药物管線。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创新药物管线中一款产品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一款产品处于新药上市审评阶段、两款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公司正在全球多地开展多项临床研究试验,包括四项III期临床研究,显示出其在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广泛布局。
02 核心产品:双轮驱动的产品策略
鞍石生物的产品管线中,万比锐®(伯瑞替尼)与安达艾替尼为公司的主要产品。
伯瑞替尼于2023年11月在国内首次获批上市,成为我国唯一已经获批非小细胞肺癌及脑胶质瘤三个适应症的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抑制剂。
在肺癌这一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领域,伯瑞替尼显示出独特优势。
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人数的22.0%。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4月,伯瑞替尼成为全球首款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小分子靶向疗法。
不过,作为公司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的商业化产品,伯瑞替尼的分子结构是由外部引进而来。
2012年,鞍石生物子公司北京浦润奥与CRO公司中美冠科签订合同,由后者完成伯瑞替尼候选化合物的药物发现工作。
03 商业化进程:“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
伯瑞替尼上市后的销售情况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11月上市后,当年销量为0.08万盒。
到了2024年,销量升至0.54万盒。而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猛增至0.95万盒,超过前两年销量总和。
销量大增的背后是产品单价的大幅下调。
2024年11月,伯瑞替尼两项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产品单价从医保前的每盒1.72万元、1.33万元大幅下调至0.67万元,降幅达61.05%。
这一“以价换量”策略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84.93%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80.28%,而同期可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均超过90%。
04 财务表现:亏损持续扩大下的资金压力
财务数据显示,鞍石生物目前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3月,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2.83亿元、-4.79亿元和-9165.29万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23年开始实现收入增长的同时,亏损额却继续扩大。
2023年、2024年亏损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2.56%、69.26%。
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样为负,分别为-1.66亿元、-2.94亿元、-3.56亿元及-7426.47万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账上货币资金5.29亿元,负债1.22亿元。
以2024年经营性净流出约3.56亿元估算,鞍石生物的“现金跑道”大约仅有一年多时间。
05 研发与销售投入:双高态势下的战略选择
作为创新药企,鞍石生物在研发上持续大额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45亿元、1.84亿元、3.26亿元及7664.72万元。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3月研发投入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高达1418.89%、455.18%、119.68%。
与此同时,公司销售费用也快速增长,同期销售费用分别是361.45万元、4541.37万元、1.02亿元、3526.38万元。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3月销售费用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达到350.47%、141.74%、55.06%。
有分析指出,销售费用率超过营收100%的现象在医药行业中极为异常,这意味着企业采用了重学术推广+较宽信用政策的策略。
06 募资计划与前景:未盈利药企的科创板之路
此次科创板IPO,鞍石生物拟募资24.5亿元,其中19.5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5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作为未盈利的肿瘤创新药研发企业,鞍石生物选择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该标准不关注盈利指标,而是看重企业的市值和研发进展。
自2019年科创板开板以来,共有20家医药生物企业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占科创板家数的3.4%,其中已有19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
有医疗投资机构人士表示:“自今年6月份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以来,未盈利医药企业的确迎来了上市融资的窗口期”。
不过,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教师于耀也指出:“重启并不等于‘放松’。监管明确第五套回归、并把专业投资者适配与持续信息披露一起强化”。
鞍石生物的IPO进程折射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伯瑞替尼进入医保目录实现“以价换量”,以及后续产品管线的逐步推进,鞍石生物能否在资本市场支持下走通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过程,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的背景下,鞍石生物作为已有一款产品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其IPO进程将为类似未盈利创新药企提供重要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