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光电气整合储能业务,拟全资控股智光储能强化战略布局
停牌十余日后,智光电气披露重组预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控股子公司智光储能的全部或部分少数股权,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其核心储能业务的控制力。
智光电气10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光储能”)的全部或部分少数股权,同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17日开市起复牌。
本次交易前,智光电气直接和间接持有智光储能66.82% 的股权。智光储能作为公司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核心主体,主营业务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01 交易背景:履约资本安排与战略整合
这场看似突然的资本运作,实则是一年前资本安排的如期履约。
时间回退至2024年4月,智光储能以投前估值18亿元成功引进7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阵容显赫,包括国开金融旗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粤财控股、南网基金、广州工控等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投后估值跃升至25亿元。
当时的增资协议中已明确设有“上翻收购”条款,约定智光电气需在2024年3月29日起的12至24个月内披露收购方案。如今预案披露,正是对此资本安排的例行兑现。
智光电气在互动平台上曾明确表示,公司已将储能业务作为战略重点业务发展。此次收购剩余股权,是智光电气在储能赛道高景气度背景下,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决策效率的关键举措。
02 智光储能:高增长潜力的储能专才
智光储能成立于2018年2月,是智光电气旗下专业从事储能业务的企业,长期致力于储能系统及关联技术的研发制造,涵盖EMS、BMS及电池PACK等核心技术。
该公司专注高压大容量储能系统研发与应用,其自主研发的35kV级联型高压直挂储能系统以独创技术架构破解行业同质化竞争。
截至2025年,公司累计交付多个百兆瓦级构网型储能电站,并推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20MW/40MWh系统。
在财务表现方面,智光储能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盈利能力。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至2025年1-8月,智光储能营收分别为9.25亿、10.63亿、10.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76.08万、4217.83万、6581.37万元。特别是2025年前8个月,净利润已超2024年全年,显示出加速增长态势。
市场拓展上,智光储能客户涵盖国网、南方电网等优质企业,交付运营超20个百兆瓦级构网型级联高压大容量储能电站。
就在不久前,智光储能还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金额为1.64亿元的采购合同。
03 战略意义:提升控制力与增强持续性
智光电气表示,本次交易后将增强对智光储能的控制力,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布局与实施。
从财务角度看,交易可提升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增加归母净利润,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和公司价值。
同时,交易可减少上市公司现金支出,通过配套募资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财务结构,提升抗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
这一战略举措对智光电气尤为重要。近年来,智光电气持续处于盈利疲软状态。
2023年至2024年,净利润连续大幅亏损,分别为-1.57亿元和-3.26亿元;2025年上半年虽同比减亏38.88%,仍录得亏损5515万元。
在此背景下,智光储能的逆势增长更显突出,俨然成为公司业绩的“压舱石”。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已达64%,在手订单超18亿元。
04 储能行业背景:机遇与挑战并存
智光电气此次整合储能业务,发生在国内储能产业经历转型阵痛的大背景下。
当前,中国储能产业正经历从规模化扩张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型。价格战频发、标准缺失、盈利模式待解等问题困扰全行业。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统计,2025年8月,国内锂电工商业储能柜入围报价主要集中在0.62-0.99元/Wh范围内,平均报价0.7789元/Wh,中标加权均价0.8024元/Wh,环比-8.54%,部分企业毛利率逼近盈亏线。
与此同时,政策支持也为独立储能电站发展创造了条件。智光电气在近期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指出,今年7月广东省能源局明确“同一220kV供电片区规划建设原则上不超过1座独立储能电站”的政策。
未来省内独立储能电站的数量将被控制,预计公司仍将保持一定的优势。
智光电气投资的多个储能电站项目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分别在清远清城和梅州平远投资、建设及运营独立储能电站。
清远一期(200MW/400MWh)已于2024年投运,清远二期(100MW/200MWh)、清远三期(200MW/400MWh)、平远一期(100MW/200MWh)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在收尾调试阶段,争取在年内并网投运;平远二期(100MW/200MWh)也将动工建设。
05 复牌市场表现与未来展望
市场对智光电气此次收购方案反应出现明显分歧。
复牌首日,股价虽以8.83元高开,涨幅近10%,但随后大幅波动,收盘报7.62元,跌幅5.11%。这一市场表现反映了投资者对此次收购方案的复杂心态。
从产能布局看,智光储能的云埔、南沙、永和及在建的增城基地全面投产后,大型储能系统年产能将达12GWh,交付能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深化,中国储能产业链面临新一轮洗牌。智光电气此次对储能子公司的股权整合,虽是资本履约的必然一步,但其能否借此扭转业绩颓势、构建更具韧性的业务结构,仍需市场与时间的双重检验。
智光电气此次收购智光储能少数股权,既是对前期资本安排的履约,也是公司在储能赛道高景气度背景下的战略抉择。交易完成后,智光电气对智光储能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也将随之提升。
然而,母公司的业绩困境与储能子公司的高光表现形成的反差,以及储能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都将考验智光电气此次整合的最终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