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接管一家中资旗下子公司,荷兰被骂惨了
荷兰政府的一次“强行接管”,不仅引发了中国的反击,更让全球汽车产业陷入可能停摆的危机。
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进行强行接管,这一举动在中欧经贸领域引发了一场剧烈震荡。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称这一“极为特殊”的决定是为了防止前中国CEO将公司业务与知识产权转出欧洲。
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背后与美国对中国科技的遏制施压脱不了干系。
01 闪电行动:荷兰的“国家安全”牌
荷兰政府近期的行动堪称一场闪电战。2025年9月底,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与知识产权长达一年,不仅强行撤换中籍CEO,还要求任命外籍董事接管运营。
这一行为违背了“企业所有权与自主经营权”的国际准则。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飞利浦半导体部门,被中企闻泰科技收购后已成长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产品覆盖全球30%以上汽车品牌。
从车载传感器到动力控制系统,都是车企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荷兰政府声称这是“独立决策”,但阿姆斯特丹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早在2025年6月便要求荷兰更换中企高管以换取“实体清单”豁免。
02 切断权限:总部与中国区的对峙
荷兰总部对中国区采取了强硬措施。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首席法务官,直接给中国区所有管理层发了封英文邮件,把原本由中国区自主决定的生产计划、客户对接权限,全部收归荷兰总部。
在这封邮件发出之后,安世中国在上海和东莞两个基地的员工突然发现,他们在安世半导体总部的账号以及系统权限被完全切断。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荷兰总部直接表示不再支付中国区的薪资报酬。荷兰政府这一切断安世中国权限的做法,本质就是用强硬手段逼迫中国区妥协。
03 安世中国的硬刚举措
对于荷兰总部的“步步紧逼”,安世中国并没有丝毫退让,反而迅速发布公开信稳定内部,让中国区员工安心投入工作。
安世中国在《致安世中国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明确强调自身中国法人主体属性,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是中国闻泰科技,无论是更换CEO,还是更改运营规程等,荷兰总部单方面是不具备任何效力的。
对于员工关心的薪资问题,安世中国明确表示: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的都是中国公司,薪资与福利由上海、东莞的境内公司直接发放,不受荷兰总部行为影响。
面对当前情况,安世中国已开始开展独立的自救行动,将原需总部调配的材料切换为国内采购渠道,全力保障国内客户的供应不受影响。
04 经济反制:中国的精准回应
面对荷兰的行动,中国没有选择沉默。外交部严正抗议后,商务部迅速调整稀土出口配额,对半导体制造必需的重稀土实施严格管制。
这一组合拳直接击中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要害。中国掌控着全球85%以上的半导体用重稀土供应,而安世半导体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中国四座基地。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而有力。安世半导体全球芯片供应量应声锐减六成,10月中旬,该企业被迫向宝马、大众、福特等20余家车企发出断供预警。
05 产业链惊魂:全球汽车业陷入危机
半导体是工业的粮食,而车规级芯片则是汽车产业的命脉。新能源汽车所需半导体数量是传统燃油车的3倍以上,而车规级芯片对稳定性和匹配度要求极高。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紧急警告,若争议无法在10月底前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至少3个月中断,损失超200亿欧元,10万个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大众汽车采购总监直言芯片库存仅够维持三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已濒临停工;宝马、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因缺芯陷入停滞。
远在北美的美国汽车创新联盟同样施压,警告11月起北美工厂将被迫减产,福特甚至威胁追究荷兰政府责任并保留索赔权利。
06 谈判陷阱:海盗逻辑的法律包装
在全球车企的集体施压下,荷兰政府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10月17日,卡雷曼斯公开释放谈判信号,强调安世半导体对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议。
但细察其表态,荷兰的谈判请求中暗藏玄机。
卡雷曼斯在表态中仍暗藏傲慢,将“确保安世在荷发展”作为谈判前提,尚未真正承认中企的所有者地位。
这种态度暴露了荷兰的真实意图:把非法抢夺的资产合法化为谈判筹码。这是一种典型的海盗逻辑——试图将刑事抢劫包装成经济纠纷。
如果中国接受了这种预设前提的谈判,就等于在国际社会上默认了荷兰行为的合法性,这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
07 压力给到荷兰:中方的冷静与车企的愤怒
在事件爆发并遭遇中方反制后,荷兰政府终于坐不住了。10月16日,荷兰政府紧急召开会议,最终决定向中方喊话,表达了就安世半导体冻结一事进行谈判的意愿。
然而,荷兰在要求谈判的同时,却又提出了“要求中方保证安世在荷兰未来发展”的无理条件,态度傲慢,毫无悔改之意。
截至目前,中方并未对荷兰方面做出任何回复。中方不回应,源于底线明确:在荷兰未立即解冻安世半导体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无理事件之前,谈判毫无意义。
更雪上加霜的是,荷兰这次的“强盗行径”开始反噬自身,引发了全球产业链的集体反弹。
德国的宝马、大众和美国的通用等国际车企,其大量配件需从荷兰进口,而这些配件的原材料,很多依赖中国的稀土。
08 ASML的尴尬:荷兰企业的无声抗议
荷兰政府的政治操弄与本国的商业利益形成尖锐对立。作为荷兰科技皇冠上的明珠,ASML(阿斯麦)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利益。
2024年,ASML在华赚取794.42亿元,占其全球营收的36.1%。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占比更是高达42%。
ASML的上游精密部件供应商KMWE,已悄悄在中国苏州设立新工厂,通过“在岸生产”的方式,绕开未来可能越来越严的跨境运输管制。
宝马、大众、福特等车企的产线危在旦夕,却找不到任何替代供应商,车规级芯片认证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荷兰看守政府任期仅剩数日,其强硬姿态更多是向美国递上的“投名状”,但付出的代价将是本国经济的长远信誉和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审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博弈中,政治操弄终将不敌市场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