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锂电池回收龙头企业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晟新能”)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其继2024年12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港股上市冲击,也是自2022年A股上市计划终止后的第三次资本路径尝试。作为全球锂电池回收领域的头部企业,此次重启上市背后既有行业红利支撑,也暗藏业绩与资金压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金晟新能的核心优势集中在技术、规模与产业链布局三大维度:技术壁垒领先: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锂金属回收率超95%,高于行业90%的平均水平;产品良率达99.5%,杂质含量低于行业标准,还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规模与市场地位突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4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金晟新能是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企业(仅次于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循环),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第三方回收企业(非电池/整车厂附属回收体系)。全产业链布局完善:业务覆盖三元锂、磷酸铁锂等主流电池回收,形成“拆解破碎-材料再生-梯次利用”的全闭环,产品包括碳酸锂、硫酸镍等核心锂电材料,下游应用于电动车、储能等领域;此外,公司还是工信部“双白名单”企业(同时具备再生利用、梯次利用资质),全国仅15家企业获此资质。 上市历程与本次募资用途金晟新能的上市之路颇为曲折,此次递表是其三年来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1. A股上市搁浅:2022年启动深交所上市辅导,2024年8月以“市场原因及战略调整”为由终止辅导;2. 首次港股递表失效:2024年12月首次向港交所递表,因6个月内未完成审核流程而失效;3. 二次递表募资方向:本次拟将募集资金用于三大领域,包括赣州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处理厂建设、上游原材料资源拓展,以及研发投入与营运资金补充。 财务现状与潜在风险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当前面临业绩亏损与资金压力的双重挑战:业绩持续亏损: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05亿元、28.92亿元、21.57亿元、9.3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4.73亿元、-3.44亿元、-1.44亿元,2023年起陷入亏损且收入下滑;债务压力高企: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2022-2024年末分别为48.5%、61.6%、74.8%,2025年上半年虽小幅回落至73.3%,但现金短债比不足2%,高度依赖银行借款支撑运营;客户集中度较高: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达67.3%,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45.2%,存在客户依赖风险。 行业背景与上市意义此次上市不仅是企业自身融资需求的体现,也与锂电池回收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密切相关:行业前景广阔:随着电动车与储能产业扩张,退役锂电池规模激增,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2031年全球锂电池回收处理规模复合年增长率达48.1%,2031年将达2060万吨;上市对企业的价值:若成功上市,金晟新能将缓解债务压力,加速赣州基地建设(提升磷酸铁锂回收产能),同时借助港股平台推进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巩固第三方回收龙头地位。目前,中金公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安永为审计师,市场对其审核进展及估值表现关注度较高。不过,港交所对亏损企业更关注技术壁垒与行业前景,金晟新能的全球市场地位及行业增长红利或成为其审核通过的重要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