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以下从发射关键信息、卫星与火箭亮点、任务意义三个维度展开介绍: 一、发射任务核心信息运载火箭:此次发射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该火箭是常温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能力,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9吨。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射是长二丁火箭的第100次发射,使其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次发射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自1992年8月首飞以来,长二丁火箭保持“百发百胜”的纪录,截至目前已将300余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涵盖遥感、测绘、空间科学等多种类型,还多次承担国际发射服务。发射模式:任务采用“一箭双星”模式,不仅提升了发射效率,更体现了火箭精准轨道部署能力。双星在太空中可协同工作,实现对同一区域多角度观测或扩大覆盖范围,形成“1+1>2”的观测网络,例如能对台风路径、森林火险等进行立体化追踪,显著提升数据获取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任务里程碑定位: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8次飞行,延续了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高频率、高成功率的发射态势。 二、卫星功能与技术价值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同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核心用途是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验证。其技术验证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载荷性能测试:卫星作为“太空实验室”,将在轨验证新型对地观测载荷的性能,为未来更大型遥感卫星的研制积累数据、奠定技术基础。多领域应用潜力:虽然处于技术试验阶段,但卫星验证的对地观测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农作物长势以预估产量;在洪涝、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快速获取灾区影像,为救援决策提供关键数据;还能动态追踪大气污染物扩散、海洋蓝藻爆发等环境问题,成为生态保护的“太空哨兵”。 三、任务的重要意义技术积累层面:两颗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技术升级按下“加速键”,将通过在轨试验验证的新技术、新方案,进一步夯实我国对地观测卫星体系的技术底座。航天发展层面:长二丁火箭达成百次发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单一型号运载火箭的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达到新高度,为后续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提供了更稳定的运力保障。应用拓展层面:此次任务的成果将助力我国加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航天体系。未来,随着高分专项、风云气象卫星等系列组网完成,我国将形成全球覆盖、高效协同的对地观测能力,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