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起,一批与市场秩序、交通出行、金融监管等领域密切相关的新规正式施行,涵盖企业注销、反不正当竞争、电子票据等多个民生重点领域。以下是具体内容分类解读: 市场监管领域《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 :自10月10日起施行,针对“僵尸企业”退出难题,明确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满三年未申请注销的,登记机关可启动强制注销程序。程序设置上采用“90天公告期+异议审查”机制,相关部门、债权人等提出异议且成立的,将终止强制注销;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注销决定并公示。被强制注销的公司若存在未结诉讼、清算程序等情形,利害关系人可在三年内申请恢复登记。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10月15日起实施,聚焦数字经济领域乱象,明确禁止平台强制低价、数据侵权等“内卷式”竞争,以及擅自使用他人新媒体账号名称、滥用搜索关键词等“傍名牌”行为。同时强化事前预防,要求经营者建立公平竞争合规制度,加大对恶性竞争行为的处罚力度。《经营者集中申报规范》 :10月1日起生效,统一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标准和流程,明确申报材料清单、审查时限等要求,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清晰指引,助力防范垄断风险。 交通出行领域民航铁路全面推行电子票据 :10月1日起,民航境内航线停止提供纸质行程单,旅客可通过航空公司官网、购票平台或个税APP查询下载电子行程单;铁路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旅客可在行程结束180日内通过12306、车站窗口等渠道开具电子发票。针对老年人等群体,铁路部门增设线下申请渠道及代办人开具服务,保障特殊群体便捷办事。 金融与医疗领域《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10月1日起施行,将金融资产登记存管系统、支付系统等6类设施纳入统一监管,明确系统重要性设施的认定标准和风险处置规则,强化运营安全和应急管理要求,筑牢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防线。互联网助贷业务新规 :10月1日起,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需严格核定合作费用上限,不得为追求规模放松风控,同时需全面披露贷款费率、合作机构信息等,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 :10月1日起实施,要求网络销售企业公示经营资质、产品注册信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人员培训、物流运输、销售记录留存等全流程管控,强化电商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责任。 其他重点领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新规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10月1日起施行,首次在部门规章层面明确“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优先将高标准农田、连片优质耕地划入储备区,作为重大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划来源,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 :10月1日起,互联网平台需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身份、收入等信息,推动线上线下税负公平,遏制违规避税行为。伤残抚恤证件管理优化 :10月1日起施行的新规明确,伤残证件有效期按年龄分级设置(15周岁以下5年、16-25周岁10年等),持证人可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申请换发;证件遗失需登报声明作废后,向县级退役军人部门申请补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