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新农村需要从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产品供应、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具体如下: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布局公共充电桩:支持地方政府开展县乡公共充电网络规划,加快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 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共享:加快农村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落实新建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引导社区推广“临近车位共享”“社区分时共享”“多车一桩”等共享模式,提升充电设施利用率。 加大建设运营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乡村级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加大用地保障等支持力度。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 开发经济实用车型: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的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产品,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提供优质新能源二手车:健全新能源二手车评估体系,对新能源二手车加强检查和整修,鼓励企业面向农村地区市场提供优质新能源二手车,降低农村居民购车成本。提供多元化购买支持政策 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降低购车成本。 实施以旧换新奖励:鼓励汽车企业和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推动农村地区汽车更新换代。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还款期限,加大农村地区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减轻农民购车资金压力。加强宣传与服务网络建设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新闻报道、专家评论、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积极宣传新能源汽车,支持地方政府和行业机构组织新能源汽车厂家开展品牌联展、试乘试驾等活动,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 强化销售服务网络: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网络,引导车企及第三方服务企业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定期开展维修售后服务下乡活动,提供应急救援等服务。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因地制宜利用多种手段,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农村地区充电设施管理,引导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接入政府充电设施监管平台。 加强安全培训与隐患排查:强化管理人员安全业务培训,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并合理配备漏电保护器及接地设备,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