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将未来高等教育定义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的生动典范。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打破教育体系壁垒,创新合作范式: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最大创新在于打破了不同教育体系间的壁垒,创造了跨体系合作的新范式。如粤港澳高校联盟现已汇聚49所成员高校,成立了73个专业联盟,在多个学科专业和大学治理领域积极拓展务实合作。同时,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等6所中外、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快速发展,澳门高校也在横琴开设校区延伸办学,深圳大学在港设立校区,中山大学在港设立综合性研究机构,实现了粤港澳高等教育资源“双向奔赴”。优化高校布局,构建多元教育体系:大湾区通过高位统筹,优化高校布局,加速形成具有大湾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方阵。以大湾区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推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等为代表的职业本科高校,为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合作大学,探索多元协同、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办学路径,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大湾区的高等教育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在本科阶段,支持粤港澳高校因地制宜开展合作,如华南理工大学与澳门大学联合开展2+2本科双向双学位项目等;在研究生阶段,实施粤港澳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2024年广东专项支持粤港澳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计划约1600人。加强科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大湾区支持高校共建联合创新平台,已建成粤方牵头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1家,其中22家依托广东高校建立。同时,助力高校共享科技资源成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国家和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举办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等,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推进教育国际化,提升全球影响力:大湾区的高校积极与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畅通人才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例如,中山大学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25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新入学学生来自27个国家,55所世界知名高校2025年均选派交换生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习,大湾区高等教育正以整体的面貌走向世界,吸引全球目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