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流动性改善、有望迎来补涨的慢牛行情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机会:关注资金流向:一方面,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港股市场,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超1万亿港元,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另一方面,外资也有回流迹象,2025年5月至7月,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连续10周录得净流入,中国相关基金吸引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投资者可关注这些资金的持续流入情况以及具体的资金布局方向。把握行业配置 创新药:招商证券认为,在流动性宽松以及BD(生物医药研发合作)数据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创新药板块具有投资机会。港股市场中有许多优质的创新药企业,随着研发进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有望迎来价值提升。 互联网: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港股补涨的动力,年内将来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数权重股补涨。当前恒生科技预测市盈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且港股互联网企业在AI等新技术领域不断发力,有望受益于技术突破和行业发展。 新消费:新消费领域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消费升级,如财政部等三部门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覆盖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等八大领域,为新消费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Z世代主导的“悦己消费”、银发经济、宠物消费以及企业的出海红利等,都构成了新消费行业的长期增长逻辑。考虑估值优势:从全球股市来看,港股恒生指数PE-TTM为12.3倍,明显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27.4倍、日本日经225指数20倍等。从风险溢价角度,恒生指数相对10年期中国国债利率的风险溢价高达6.4%,远高于美股、日股、欧股的风险溢价水平,估值洼地优势凸显,对于长期资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注意行情节奏:9月份港股可能在议息会议前后跟随海外股市震荡,而且9月初之后,A股情绪可能短期拖累港股。但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牛市阶段的震荡调整,港股不一定跟随,反而可能跑赢上证指数。投资者可在震荡行情中寻找买入机会,同时注意控制仓位,避免过度追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