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力,以下是一些关键举措:强化体教融合: 师资共享与协作:如江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由少体校专业教练负责训练和技术指导,体育教师全程参与管理和后勤保障,这种模式有助于将专业训练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完善升学体系:苏州着力打通关键学段衔接壁垒,构建“631”升学直通体系,南通和盐城等地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小学到高中的整建制升学也已成为常态,保障了足球特长生的成长路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近5年来新扩建校园足球场580片,改善运动场地600余万平方米,打造“一校一品”足球运动空间,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优化教学与训练: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兴趣爱好、掌握专项技能、形成竞技能力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足球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足球作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并纳入课后延时服务。 建立常态化训练机制:如紫琅一小球队每周训练6次以上,每次训练至少90分钟,同时江苏采取“引进退役运动员+在职教师转岗+国际教练驻校”模式,累计培训教练员1.2万名、裁判员6000余名,为常态化训练提供了保障。健全竞赛体系: 规范赛事活动:全面落实相关赛事组织工作方案,各级教育部门会同体育部门、足球协会制定当地竞赛日历,规范校园足球赛事。如连续举办了28年的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已实现省市县校全贯通、大中小学全学段广泛覆盖,每年参与学生超100万人次。 以赛促训:通过高频次、高质量的比赛实战代替部分传统训练,形成“比赛—分析—训练—比赛”闭环,如2025年的“贝贝杯”青少年足球赛,吸引了国外球队加盟,拓宽了球员视野,提高了实战能力。政策支持与保障: 出台相关政策: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改革目标、主要任务等,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加大投入与监督:加强经费投入与场地设施建设,完善校园足球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同时建立常态化考核与退出机制,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