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权融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叠加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改善,券商投行业务景气度呈现触底回升态势。以下从市场表现、业务结构、政策驱动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股权融资市场结构性回暖,再融资与并购重组贡献主要增量2025年上半年,A股股权融资市场呈现“再融资放量、IPO稳健”的结构性特征。Wind数据显示,1-5月全市场再融资规模达1816亿元,同比增长62.11%,其中定增市场因特别国债资本补充计划(如四大国有银行合计募资5200亿元)出现爆发式增长,剔除政策性因素后真实定增规模仍同比增长70.79%。IPO市场则保持稳健,1-5月完成43家企业上市,募资282亿元,单家融资规模6.56亿元,同比降幅收窄。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与创业板改革(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为下半年IPO储备了增量项目,预计全年IPO规模将小幅回升。并购重组市场成为另一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超600单,同比增长1.4倍,其中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11.6倍。政策层面,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推出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简易审核程序等创新机制,直接激活市场活力。券商作为并购重组的核心中介,头部机构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在交易数量与金额上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券商则通过特色项目实现弯道超车。 二、券商投行业务边际改善,分化格局下结构性机会显现2024年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因股权融资收缩同比下降27.4%,但2025年一季度出现拐点,42家上市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39%,终结连续三年下滑趋势。从业务结构看:承销保荐收入:股权承销规模回升直接拉动收入增长。2025年上半年,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位列股权承销金额前三,分别完成1233.77亿元、1178.08亿元和1103.59亿元。头部券商凭借项目储备与资源整合能力维持优势,中小券商则通过聚焦细分领域(如区域性产业整合)实现突破。并购重组业务:成为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券商在并购重组项目中占据61.03%的市场份额,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机构主导大额交易,中邮证券凭借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项目斩获10.22%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进一步拓宽券商财务顾问业务空间。跨境业务拓展:港股IPO回暖与中欧互联互通机制为券商带来新机遇。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21亿港元,同比增长673%,中资券商在跨境资本运作中优势凸显。 三、政策与市场环境双轮驱动,券商加速战略转型当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股权融资市场提供长期支撑:1. 制度优化:科创板“1+6”新政、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启用,以及“并购六条”落地,显著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例如,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后,已有多家硬科技企业提交申请。2. 资金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市场流动性宽松预期推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定增项目浮盈率超九成,吸引增量资金入场。面对市场变化,券商加速战略转型:从单一承销向综合服务升级:头部券商如国联民生证券成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组,提供“投行+投资+投研”一站式服务;华泰联合证券强化全业务链能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科技赋能投行业务:通过大数据、AI优化尽职调查与风险控制,例如国联民生证券应用金融科技提升核查效率。布局新兴领域: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赛道,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如中金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项目储备。 四、风险与挑战:市场波动与结构性分化并存尽管景气度回升,券商投行业务仍面临多重挑战:1. 市场波动风险:权益市场震荡可能影响企业融资意愿,IPO发行节奏仍受监管调控,全年规模难以大幅扩张。2. 业务分化加剧:头部券商凭借资源与品牌优势巩固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CR5券商股权承销集中度达59.36%,中小券商需通过差异化竞争(如区域市场深耕、特色行业服务)突围。3. 合规与风控压力:注册制下监管对信息披露与项目质量要求趋严,2024年仍有12家券商投行“入不敷出”,合规成本上升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五、未来展望:并购重组与科技金融成关键赛道展望下半年,股权融资市场将呈现“并购重组主导、再融资扩容、IPO结构性优化”的格局:并购重组:政策支持与产业整合需求共振,预计全年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超50%,券商财务顾问与承销收入有望持续提升。再融资市场:科技创新债券、绿色金融工具等政策工具将推动融资品种多元化,券商需强化产品设计与客户定制能力。跨境业务:港股与欧洲GDR市场的活跃为券商提供增量空间,具备跨境资源整合能力的机构将抢占先机。总体而言,券商投行业务已度过最艰难时期,2025年有望实现业绩边际改善。具备行业深度、科技赋能与国际化布局的券商将更具竞争力,而业务结构单一、依赖传统IPO的机构需加速转型以应对市场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