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广西:蔗田宽行间作花生 节地增油好途径”的详细介绍: 模式背景-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区,拥有1300余万亩蔗田。传统甘蔗种植行距较窄,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土窗口期短、雨季无法作业、狭窄行距难以使用机械等,同时,我国面临着油料安全困局,需要寻找新的途径来增加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 技术要点甘蔗种植模式 等行距宽行丛式种植(1+4模式):行距2.4米,穴距0.45米,每穴放双芽段种茎7条,每穴目标有效茎8条。 宽窄行丛式种植(2+4模式):宽行距2.4米或2.6米,对应的窄行距为1.2米或1.3米,穴距为0.6米或0.55米,每穴放双芽段种茎7条,每穴目标有效茎8条。花生种植模式:甘蔗与花生行间距75-90厘米,花生采用起垄宽窄行单粒精播模式,窄间距30厘米,宽行距50厘米,穴距12-14厘米,单粒播种。配套技术 培土机械:如蒙毅广研发的配套培土机械,与宽行距匹配培土,将培土窗口期延至整个生长季,还可借助北斗导航实现糖蔗种植智能化管理。 精准施肥软件:广西农科院研发的《花生结荚区平衡集中精准施肥软件》,通过花生品种目标产量、土壤理化参数和内置的肥料数据库,智能科学地选配肥料,即时计算出需要施用的肥料类型、用量,提供施肥技术指导。 优势效益土地利用高效化:通过优化株行距配置,将甘蔗原来密集的等距离行距改为宽窄行种植,既保证甘蔗亩有效茎数不减,又为花生等粮油经济作物腾出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一亩地变成了一亩半地”的效果。作物生长最优化:宽行距便于农机作业和通风采光,丛生栽培促进甘蔗分蘖成茎,套种豆科作物还能固氮养地,形成“以蔗带粮、粮蔗双赢”的生态循环。甘蔗的每一排和每一棵都具有边行优势,能充分进行光合吸收,蔗茎生长粗壮,而花生根须比甘蔗深约十厘米,二者互相不影响,且不存在防治病虫害相互矛盾的问题。经济效益最大化:利用蔗田宽行间作花生模式,经多次测试,甘蔗单产与常规高产栽培相当,且含糖量提升0.5%-1%,吨蔗增收200余元;同时亩增收花生100-200公斤,扣除成本净增收500-1000元。生态效益最优化:结合ARC生物菌剂应用,可大幅提高花生生物固氮效率,显著减少氮肥用量。此外,间作模式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化肥农药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油料供应安全化:广西1300余万亩蔗田,若有一半推广新技术,便可新增油料种植面积200万亩,使广西的花生种植面积突破500万亩。从全国角度看,我国甘蔗面积约2000万亩,专家预测,如果有50%的甘蔗地采用宽行丛生栽培,在不降低甘蔗单产和总产前提下,可新增约500万亩耕地用于套种花生、大豆等作物,有助于保障国家油料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