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凭借稳健的基本面、政策支持和高水平开放,持续吸引海外机构加码布局。以下从经济预期、政策环境、投资动向及市场表现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经济韧性与增长预期提振外资信心国际机构普遍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外资流入提供了坚实基础。IMF将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4%大幅上调至4.8%,德意志银行也将预期提升至4.6%。这一调整主要基于中国内需回暖(上半年贡献率达68.8%)、出口韧性(2024年货物贸易规模创新高)及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领域投入显著)的综合作用。例如,2025年5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对工业生产贡献率超54%,显示经济结构优化正在增强内生动力。 二、政策红利释放与资本市场开放深化中国通过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外资环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外资开展股权投资,允许外国自然人参与战略投资,并放宽资产要求。证监会进一步允许QFII自10月起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为其提供套期保值工具,增强投资稳定性。这些政策与“新国九条”形成合力,推动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预计新增配置规模超5000亿元。 三、QFII二季度调仓凸显结构性机会2025年二季度QFII在A股市场呈现“积极进取”态势。数据显示,QFII新进13只股票、增持5只,合计持股市值达37.37亿元,重点布局科技、消费及医疗领域。例如:科技领域:阿布达比投资局增持九号公司-WD 211.99万份,施罗德投资新进756.56万份,反映对智能出行赛道的长期看好。消费升级:东方雨虹以10.17亿元持股市值位居前列,其2024年度分红达36.71亿元,凸显外资对高股息资产的偏好。医疗健康:沃华医药获瑞银集团、巴克莱银行新进重仓,摩根士丹利增持28.19万股,持股数量环比激增234.76%。从行业分布看,QFII重仓股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政策支持领域,其中科技类个股占比超40%。这些标的二季度平均涨幅达19.59%,鼎通科技、沃华医药等个股涨幅超60%,印证外资对成长性的把握。 四、外资流入趋势与市场表现共振2025年以来,外资通过多种渠道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北向资金:1-7月净流入2865亿元,已达2024年全年的1.8倍。QFII/RQFII额度:新增获批额度突破3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ETF配置:2倍做多沪深300ETF-Direxion单周资金流入超1340万美元,资产规模创3.54亿美元新高。市场表现方面,A股与港股领涨全球。恒生指数、深证成指年初至今涨幅超15%,QFII重仓股中54.55%的公司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华康洁净、东安动力等实现扭亏为盈。高盛指出,中国股市估值较全球主要市场折让显著,叠加人民币升值潜力,吸引资金从美国市场分流。 五、长期逻辑与风险考量海外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转型与政策托底形成“双重保障”。贝莱德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超配”,并强调人工智能、消费升级及港股困境反转机会。瑞银则看好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等新主题,认为这些将成为市场新动能。尽管如此,需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8月前6日累计贬值0.05%)及地缘政治风险。不过,当前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且外资配置以长期资金为主,短期影响有限。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趋严(如打击违规减持、强化信息披露),有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巩固外资信心。综上,海外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已从“预期”转向“行动”,QFII通过结构性调仓捕捉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机遇。随着金融开放深化与经济基本面改善,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中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