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4日至22日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及陕西中部等地将有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14日至17日,四川盆地、江淮、江南、华南等地也有阶段性高温天气,空气湿度大,湿热特征明显。针对高温天气,专家提示公众需做好健康防护,具体如下:做好防暑降温:高温时段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室外作业人员须采取有效防晒措施,如穿戴防晒衣帽、佩戴墨镜等,防止皮肤灼伤。室内可通过空调、风扇等设备降温,保持室内凉爽。及时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汗,要及时补充水分。室外作业人员应在口渴前喝水,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每15至20分钟喝1杯水(200mL~300mL),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正确应对中暑:若发生中暑,要立即让病人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进行降温、补水。需注意,大量酒精擦浴或掐人中等降暑“土办法”并不可行,处理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一旦中暑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情况,需将其尽快送至医疗机构就诊。此外,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还指出,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户外作业人员是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除上述防护措施外,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加强防护。如敏感人群要尽量避开高温,保证水分充足,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病情合理饮水,不进行剧烈活动;户外作业人员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穿着反光衣服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