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详细阐述:
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
旧动能
传统产业主导:旧动能主要基于传统产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这些产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往往依赖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粗放型发展模式:旧动能的发展模式较为粗放,在生产技术上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例如,传统制造业企业可能更多地采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
新动能
新兴产业崛起:新动能涵盖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这些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等特点。
创新驱动核心:新动能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这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例如,共享经济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代表,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闲置资源重新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性
应对全球经济竞争压力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各国都在积极争夺高端产业的制高点。如果不能及时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我国的产业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置,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例如,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美国、韩国等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只有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动能产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适应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环保性、个性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兴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个性化定制的医疗服务等,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企业自身也应将一定比例的营业收入投入到研发中,像华为公司每年将约15%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不断推出新的通信技术和产品。
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设置,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并为本土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完善创新生态:构建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完整创新生态系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能够激励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发展科技金融,为创新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风险投资、科技信贷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实验室成果尽快走向市场。
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例如,在钢铁行业,可以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采用节能环保设备。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吸引新兴产业项目落地。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给予购车补贴、充电桩建设补贴等,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强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如我国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企业,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
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例如,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了企业注册登记流程,提高了企业开办效率。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在一些沿海地区,通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开展跨境研发合作等,促进了新动能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在创新、产业调整和改革开放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