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8个月锦州外贸增速领跑辽宁:保税物流与民企成核心引擎2025年1-8月,锦州市外贸进出口交出亮眼成绩单,以27%的同比增速跃居辽宁省首位,进出口贸易总值达67.7亿元人民币,已连续5个月实现同比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保税物流业态的爆发式增长、民营企业的强势突围以及对"一带一路"市场的深度开拓,为辽宁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核心数据与全省定位从全省坐标系看,锦州27%的外贸增速显著高于省内其他主要城市。以沈阳为例,同期进出口总值虽达870.6亿元(规模为锦州的12.8倍),但增速仅为17.4%,较锦州低9.6个百分点。这种"规模与增速"的反向对比,折射出锦州外贸正处于加速追赶的关键期。细分数据显示,锦州外贸增长呈现三大结构性特征:保税物流成增长极: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9.8亿元,同比激增超10倍,占全市外贸总值的14.5%,直接拉动整体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业务量全国排名从去年同期第79位跃升至第50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民企挑起大梁:民营企业进出口60.5亿元,同比增长114.4%,占全市外贸比重高达89.4%,较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增长的绝对主力。这一数据远超沈阳民营企业40.6%的增速,彰显出锦州民营外贸主体的活力优势。对"一带一路"贸易升温: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6.9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全市外贸总值的5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区域合作成效显著。## 增长动力的深层解析锦州外贸的高速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政策红利、平台升级与市场开拓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2024年以来,锦州市将对外开放作为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一系列精准施策为外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开放平台建设方面,锦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功能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拓展保税混矿业务、突破货品单一瓶颈,该中心成功吸引了更多大宗商品贸易商入驻。同时,中蒙俄物流示范园区已与27家企业签署入园协议,莫斯科-海参崴-锦州港的物流体系逐步完善,为对俄贸易开辟了新通道。这种"保税+物流"的双轮驱动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了通关效率。外贸主体培育政策同样成效显著。锦州市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俄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全年累计组织100余家次企业"走出去"抢抓订单。针对民营企业,当地开展外经贸政策培训会,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扶持政策,推动阳光能源、展望生物科技等企业建设海外仓,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龙头。区域合作深化为外贸增长拓展了新空间。锦州稳定运营至俄罗斯新罗西斯克的西部航线,通过"内贸海运+外贸船运"的联运模式,将货物高效送达俄罗斯西南部地区。中欧班列汽车零配件项目已发运322个集装箱,中蒙俄十五市盟陆海新通道RCEP跨境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多渠道拓宽了贸易半径。## 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增速亮眼,但锦州外贸发展仍面临结构性挑战。从数据看,其34.9亿元的出口总额(1-7月数据)同比下降23.4%,显示出进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同时,67.7亿元的进出口规模在全省占比仍不足3%,与沈阳、大连等外贸大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巩固增长态势,锦州市已明确下一步发展路径:平台能级提升:全力申建2.38平方公里的锦州综合保税区,邀请天津海关、沈阳综保区专家开展政策宣讲,吸引加工制造、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拓展业务范围,争取年内实现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突破。产业贸易融合:支持天晟重工印度蒙德拉综合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锦甯矿业铁矿石项目实现大规模进口,以产能合作带动贸易增长。推进汤河子金属新材料基地晋升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特色产业外贸集群。营商环境优化:严格落实外企商务服务员制度,常态化跟踪服务外资项目。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实现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外贸企业营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锦州外贸有望在保持高增速的同时,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更多开放动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