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堡港口新城是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它从废弃港口成功转型为现代都市活力中心,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项目背景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与工业中心城市。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集装箱海运的兴起,汉堡港核心功能逐渐转向易北河南岸,北岸的传统港区包括仓库城和大片码头设施逐渐废弃。20世纪90年代,汉堡市政府确立了“成长的城市”发展理念,并于1997年启动了“港口新城”城市更新计划,旨在将其打造为集居住、工作、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 规划与实施科学规划:1999年,汉堡市政府举办了港口新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国际竞赛,荷兰 - 德国团队的方案获得冠军。2000年2月,以获奖方案为基础的总体规划方案获得汉堡参议院审议通过。总体规划确定了港口新城的功能分区和规划结构,将其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板块共10个分区,由西向东、从北向南依次建设。有机更新:港口新城计划采用多目标复合的城市更新路径,强调系统规划下的有机更新,强化港口新城、仓库城、老城的多维联结与有机发展,统筹规划整体区域内的空间结构与自然资源,定位各区块属性与混合功能。公众参与:为使更多公众关注并参与更新项目,汉堡市政府引导举办了多场城市设计竞赛、景观设计竞赛等,持续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及关注。政策支持:汉堡市政府提出三合一的城市发展新思路,新城80%的项目都必须满足办公、居住和公众使用的三个功能,同时还有住宅多元化,以及整个新城的N合一;规划要求建造的项目50%以上必须拿到环保金奖。 关键举措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易北爱乐音乐厅由码头仓库A改建而成,完整保留了仓库的红砖外墙,成为激活区域文化活力的典范。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建于码头仓库B内,在内部新建独立承担荷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保留了原仓库的木制桁架和钢梁等构件,外部则将传统红砖外墙与现代玻璃幕墙相结合。打造地标建筑:除了易北爱乐音乐厅,汉堡还在港口新城建设了德国最高的木构建筑“根系”以及即将成为汉堡最高建筑的“易北塔”,这些地标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产业培育:港口新城是聚集媒体和创意产业的优先发展区域,汉堡创造了一套“产业—空间—机制”的总体发展方略,遴选出八大代表未来的新兴产业方向,并由政府牵头分别搭建产业平台——集群之桥,形成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 发展成效人口与就业:目前已有超过5000人居住在前港区的3000套公寓中,约有15000人在港口新城工作。经济发展:港口新城的发展推动汉堡成为德国仅次于法兰克福的第二大金融中心,以及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组团,使老港区焕发新城活力。文化与旅游:易北爱乐音乐厅从2017年开业至2022年,5年内成功吸引超1500万名游客,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也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提升了区域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