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脑机接口技术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展现出千亿级市场潜力,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化。相关情况如下:技术突破方面 侵入式技术临床验证:Neuralink完成7例人体植入(4例脊髓损伤+3例渐冻症),患者平均每周使用50小时,证实了技术可行性与实用性,还计划推进“盲视”项目,让失明者重获低分辨率视觉。中国科学院联合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患者实现意念操控象棋、赛车游戏,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具备侵入式临床能力的国家。 非侵入式应用加速:强脑科技实现便携式脑机接口量产(10万台级),智能仿生手亮相亚残运会火炬传递,解决肢体残障人群生活痛点。岩山科技突破60ms超低延迟脑电解码,非侵入式头环实现《黑神话:悟空》精准操控,性能超越早期侵入式设备,打开游戏与医疗跨界融合场景。市场规模预测方面:根据麦肯锡的预测,脑机接口在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并于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东财预测,到2040年,中国脑机接口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赛迪研究院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32亿元,市场研究机构Precedence Statistics预测,到2040年,我国脑机接口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26%。政策支持方面: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数据集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推荐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立项的公示。北京、上海等多地相继发布脑机接口产业行动方案,如《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培育3家至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等目标;《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等目标。医保定价方面:国家医保局首次将脑机接口列为独立收费项目,湖北率先落地定价,侵入式置入费为6552元/次,为医院采购提供了明确支付依据,有助于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推广应用。产业发展方面:7月22日,南京召开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发布了《南京市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计划2027年打造成为脑机接口领域科研和转化高地,2030年成为全国脑机接口产业创新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