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治理白河源头生态环境 一河清水润京华白河作为海河水系的重要支流,其源头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流域内的生态平衡,更直接影响着下游北京等城市的水资源安全与生态质量。“大力治理白河源头生态环境,让一河清水润京华”,既是生态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白河源头的生态价值与治理意义白河源头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赤城县等地,地处坝上高原向燕山山脉的过渡地带,这里草原、湿地、森林交错,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水资源供给:白河源头的径流量占白河总水量的重要比例,是北京密云水库的主要水源之一,直接关系到首都的饮用水安全。生态屏障功能:源头区域的植被和湿地能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对抵御风沙侵袭、维护京津冀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域协同象征:白河源头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的典型实践,体现了“上下联动、共护清流”的区域责任共同体理念。## 二、白河源头生态治理的核心举措近年来,京津冀三地联动,通过多项工程和制度创新,对白河源头生态环境展开系统性治理: 1. 水源涵养与植被修复- 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在源头周边种植乡土树种和牧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例如,赤城县在白河源头区域划定生态保护区,累计恢复林地超10万亩。- 保护天然湿地,通过修建拦水坝、恢复沼泽湿地等方式,增强湿地的蓄水和净化能力,目前沽源县已修复白河源头湿地2万余亩。 2. 污染防治与水质提升- 严控工业污染:关停源头周边高污染、高耗水企业,对保留企业实施污水零排放改造,杜绝工业废水直排河道。- 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建设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避免养殖污水进入水体。- 完善生活污水处理:在源头村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截至目前,白河源头沿线村庄污水处理率已达85%以上。 3. 生态补水与河道治理- 统筹调度水资源,通过跨区域调水、水库蓄水等方式,保障白河源头枯水期生态基流,避免河道断流。- 开展河道清淤、护岸加固工程,清理河道内垃圾和淤泥,修复河道自然形态,提升河道的行洪能力和自净能力。 4. 制度保障与协同治理- 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贴、产业扶持等方式,激励源头地区保护生态环境。- 推行“河长制”全覆盖,明确各级河长责任,实现从源头到入河口的全流域监管。- 加强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在源头区域布设水质、水量、植被等监测点,实时监控生态变化,为治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治理成效与“润京华”的生态红利经过持续治理,白河源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一河清水”的愿景逐步成为现实:水质提升:白河源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部分河段达到Ⅰ类标准,为下游密云水库提供了优质水源。生态复苏:源头区域湿地面积扩大,鸟类、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增加,曾经退化的草原和林地重现生机。惠及民生:生态治理带动了源头地区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区域协同深化:白河源头治理成为京津冀生态协同的标杆,为跨区域河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白河源头的清流,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生态治理的成果。从源头到京华,一河清水串联起生态保护的责任与担当,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未来,随着治理的持续深化,白河将继续以清澈之姿,滋养京津冀大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