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华梅作为泰州学院音乐学院的教师,多年来致力于传承梅兰芳戏曲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实践与艺术创新中展现了对梅派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坚守。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贡献: 一、深耕梅派艺术,夯实教育根基梅兰芳的戏曲教育强调基本功训练与艺术修养的全面培养。茅华梅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将这一理念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教材创新:她编创《京剧表演艺术》课程并出版自编教材,将声乐的共鸣、呼吸技巧与京剧的声腔情韵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基础上,她引入现代声乐训练体系,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与舞台表现力。剧目传承:带领学生排演《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廉锦枫》等梅派经典剧目,通过沉浸式学习让学生体悟梅派艺术的精髓。其指导的学生作品多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荣誉,体现了教学成果。 二、创新传承方式,融合传统与现代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茅华梅在教育中延续了这一精神:跨领域融合:将京剧表演与声乐教学结合,探索“戏曲+声乐”的跨界教学模式。例如,在课程中融入西方声乐的发声方法,同时保留京剧独特的韵味,使学生既能掌握传统技艺,又能适应现代舞台需求。现代技术赋能:利用智慧树等在线教育平台拓展教学场景,将传统戏曲教学与数字化资源结合,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与覆盖面。文化创新实践:2024年与台湾青年合作创作潮戏曲《戏说泰州》,将梅派唱腔与现代说唱结合,以年轻化的表达形式传播京剧文化,获海峡两岸观众好评。 三、践行家国情怀,推动文化传播梅兰芳的艺术始终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茅华梅在教育中注重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的培养:地域文化联结:泰州作为梅兰芳故乡,茅华梅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将梅派艺术融入地方文化建设。例如,她在泰州学院开设京剧特色课程,参与梅兰芳艺术研究所的研究项目,推动地方戏曲教育的发展。两岸文化交流:在2024海峡两岸(泰州)梅兰芳艺术文化周中,她与台湾青年合作演出,通过艺术交流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体现了梅兰芳“胸怀世界”的教育理念。社会美育实践:通过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参与公益演出等形式,将京剧艺术带入大众视野,培养了一批“能唱会听会看”的戏曲爱好者,扩大了梅派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四、坚守教育初心,培养戏曲人才梅兰芳晚年致力于戏曲人才培养,茅华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这一使命:师德垂范:她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品德培养,强调“戏品即人品”。例如,在教学中融入梅兰芳的家国情怀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师资共享与学术研究:与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开展教学研讨,共享师资资源,并发表核心论文探讨戏曲教育方法,为行业提供理论参考。国际化视野: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台湾青年的合作项目,鼓励学生以开放心态吸收多元文化,呼应梅兰芳“中西互鉴”的艺术追求。 五、总结:传承梅兰芳精神的当代实践茅华梅的教育实践体现了梅兰芳戏曲教育传统的核心:尊重传统、勇于创新、德艺兼修。她通过课程改革、文化创新与社会美育,将梅派艺术的精髓转化为可传承、可发展的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戏曲教育提供了鲜活范例。正如梅兰芳所言:“移步不换形”,茅华梅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以创新思维赋予梅派艺术新的生命力,让这一民族瑰宝在当代教育中绽放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