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培训会上,首次发布了《重庆市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管理考核细则》,为工作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确立了标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此前已印发《重庆市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对相关建设管理考核内容作出了规定。具体如下:申报组建: 申报周期与数量:市级班主任工作室每3年申报评选1次,每批不超过30个工作室。 申报流程:主持人自主申报,经学校汇总推荐、区县审核比选后向市级申报。市教科院成立评选专家组评审,向市教委提交建议名单,公示无异议后由市教委发文认定。 申报材料:包括工作室申报书、主持人资质证明材料、工作室管理章程等相关材料、工作场地及设施设备条件证明材料。 主持人条件:需理想信念坚定,热爱班主任工作;专业素养优秀,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知名度;累计从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8年以上,有2年以上区县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经验,小学班主任需具备中级及以上教师任职资格,中学班主任需具备高级教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工作环境良好,所在区县、学校保障有力;获得过区县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班主任工作相关荣誉。 学员条件:需忠诚教育事业,专业素养优良,具有初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任职至少2年,年龄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到45岁。同等情况下乡镇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班主任优先。建设和管理: 管理原则:实行市、区县两级建设管理,按照市级指导、属地管理、上下贯通、服务全市的原则,市教科院具体组织和统筹,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所在学校负责运行管理。 研修周期:以3年为1个研修周期,主持人需加强日常管理,健全完善工作室常规工作、过程管理、激励考核等制度。 场地设施:原则上建在主持人所在学校,应设有固定办公场地,具备基本办公条件,配置专业书籍资料、信息化设备和系统。 工作室任务:包括坚持正确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专业成长,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班主任提升素养;突出育人实效,提高建班育人水平;开展专题实践研究,探索班主任工作新路径并推广成果;承担专项任务,参与班主任培训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业务档案,报送研修信息和成果。 主持人职责:制定工作室3年研修方案和年度计划、学员个人成长计划,撰写班主任工作总结;遴选工作助理;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每学期举办2次以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每年至少有2篇以上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励等;建设维护工作室公众号或网络平台。 学员职责: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学期至少独立承担1次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撰写班主任工作总结,每学年至少帮培1名以上3年以下教龄的班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