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应对空间碎片,有啥招?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5 07: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间碎片(又称太空垃圾)是指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无用人造物体,包括废弃卫星、火箭残骸、碰撞产生的碎片等,其数量已超过数千万个,对在轨航天器和载人航天任务构成严重威胁。应对空间碎片需要从预防、监测、清除、国际合作等多维度综合施策,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源头预防:减少新碎片产生预防是解决空间碎片问题最根本、最经济的手段,核心是从设计和操作层面避免新增碎片。航天器设计优化    - 采用“钝化技术”:卫星或火箭末级任务结束后,释放剩余燃料、耗尽电池能量,避免因燃料爆炸或电池短路产生碎片。    - 模块化与可降解设计:研发可在轨分解或离轨的材料(如新型复合材料),减少长期滞留轨道的废弃物。    - 冗余轨道规划:避免航天器密集部署在热门轨道(如近地轨道400-1500公里高度),预留安全间距。  规范任务操作    - 严格执行“离轨协议”:低轨航天器(如近地轨道卫星)任务结束后,需在25年内主动离轨(通常坠入大气层烧毁);高轨航天器则进入“坟墓轨道”(比地球同步轨道高数百公里的无人区域)。    - 避免故意破坏行为:禁止反卫星武器试验(如2007年中国反卫星试验、2021年俄罗斯试验均产生大量碎片)。   二、监测与预警:掌握碎片动态通过技术手段追踪空间碎片,为航天器规避提供数据支持。全球监测网络    - 地面雷达:如美国太空部队的“太空篱笆”(Space Fence),可追踪直径小至5毫米的近地轨道碎片;中国也在建设跨区域雷达监测系统。    - 光学望远镜:用于监测高轨碎片(如地球同步轨道),通过星光反射识别目标。    - 天基监测:部署卫星直接在太空监测碎片,弥补地面设备对高轨和极地轨道的监测盲区。  碰撞预警系统    - 实时计算碎片与航天器的轨道交汇概率,当风险超过阈值(如碰撞概率>1/10000)时,发出预警并指导航天器变轨规避。例如,国际空间站每年需进行数次规避操作。   三、主动清除:移除已有高危碎片针对轨道上的大型、高风险碎片(如废弃卫星、火箭箭体),需通过主动清除技术减少存量。目前主流技术方案包括:机械捕获    - 机械臂抓取:如欧洲航天局(ESA)的“清除太空碎片”(e.Deorbit)计划,拟用机械臂捕获直径约2米的废弃卫星,再将其拖入大气层烧毁。    - 网/绳捕获:发射带网或绳索的航天器,包裹碎片后收紧,通过自身推进系统带碎片离轨。日本JAXA曾试验“电动系绳”,利用电磁力减速碎片使其自然坠落。  轨道转移技术    - 推进器辅助:为目标碎片安装小型推进装置(如离子推进器),调整其轨道至大气层或坟墓轨道。    - 激光辅助离轨:地面或天基激光照射碎片表面,通过热蒸发产生反作用力,缓慢改变其轨道(适用于小碎片)。  在轨服务与回收    - 维修延寿:对故障卫星进行在轨修复,避免其成为碎片(如美国“轨道快车”计划)。    - 回收复用:类似SpaceX的火箭回收技术,减少火箭残骸数量。   四、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治理体系空间碎片是全球性问题,需各国协同制定规则并共享资源。制定国际公约    - 完善《外空条约》《空间碎片减缓指南》等文件,明确各国对空间碎片的责任(如“谁产生,谁清理”),禁止危险操作。    - 规范卫星星座部署:针对低轨卫星星座(如星链、柯伊伯计划)的过度拥挤问题,限制单星座卫星数量,要求企业提交碎片减缓方案。  数据共享与联合行动    - 建立全球统一的空间碎片数据库,共享监测数据(如美国NASA的“轨道碎片计划办公室”与多国机构合作)。    - 联合开展清除任务:如欧空局与瑞士合作的“清洁太空-1”(ClearSpace-1)任务,计划2025年捕获一枚火箭残骸,这将是人类首次主动清除太空碎片的尝试。   五、长期规划:应对未来挑战随着商业航天的爆发式增长(如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空间碎片风险将持续升级,需前瞻性布局:- 研发“太空交通管理系统”:类似空中交通管制,统筹航天器发射、运行和离轨,避免轨道冲突。  - 探索“在轨垃圾处理站”:建立可长期驻留轨道的平台,集中收集、分解或回收碎片,变废为宝(如利用碎片材料3D打印航天器部件)。   总结应对空间碎片需“防、测、清、管”多管齐下:短期通过预防和监测降低风险,中期依靠主动清除技术减少存量,长期则需建立全球治理体系和可持续的太空利用模式。只有各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协同合作,才能确保太空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0-29 13:03 , Processed in 0.1646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