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前5个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生产、效益、出口等关键指标表现亮眼,行业整体呈现“生产提速、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格局。 一、生产增长显著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4.8个和1.6个百分点。5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两位数增长趋势。主要产品中:计算机设备: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达1.3亿台,同比增长5.5%,显示出PC市场在AI办公、远程协作等需求驱动下的韧性。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同比增长6.8%,印证了我国在成熟制程领域的产能扩张成效,尤其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应用场景的需求拉动下,国产芯片自给率持续提升。消费电子:手机产量5.7亿台,同比下降6.5%,但智能手机占比达78.9%,且下降幅度(2.1%)显著小于整体,反映行业向高端化转型的趋势。 二、出口结构优化与增速放缓并存尽管全球贸易环境承压,前5个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仍同比增长3.3%,但较1-4月回落1.2个百分点,显示外需增长动能有所减弱。细分产品中:集成电路出口:1359亿个,同比增长19.5%,成为出口增长的核心引擎,尤其对东盟国家出口占比提升至21.8%,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激增。终端产品出口: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量分别下降2.9%和7.7%,但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如搭载AI芯片的高端笔记本电脑出口额逆势增长。 三、效益改善与投资结构调整行业盈利能力稳步增强,1-5月实现营业收入6.49万亿元,同比增长9.4%;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升至3.33%。这一改善得益于成本控制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例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细分领域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较1-4月回落2个百分点,主要受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预期影响,但投向结构持续优化:技术改造投资:占比超过40%,重点用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智能化工厂升级等领域。区域分化:东部地区营收增长11.8%,中部增长9.6%,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受部分传统电子制造产能转移影响,营收小幅下滑。 四、政策支持与未来趋势工信部近期明确将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重点聚焦AI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通过补贴、研发支持等政策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叠加“开源鸿蒙”生态加速拓展(搭载设备超10亿台)、AI大模型在工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行业有望在下半年延续增长势头。总体而言,前5个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展现出较强韧性,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随着国内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新兴市场需求增长,行业全年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加值增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