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本”成“伤眼本”的问题确实亟待国家标准落地来解决,以下是具体分析: 现象:“护眼本”名不副实今年4月,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随机网购五十余款印有“防近视”字样的学生作业本、图画本送检,发现三成产品的内芯纸张D65亮度、D65荧光亮度存在不达标等情况。记者暗访还发现,多家作业本制品厂、印刷厂家人士称“防近视”只是营销噱头,实际生产不做区分,一般没有出厂报告,也不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一些小厂用回收料加工制成高白纸,荧光超标仍作为学生试卷使用,用低克重、高松厚度的纸张冒充高克重纸张也是行业潜规则。 原因:企业逐利与违规成本低: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降低成本,不按国家标准生产,在生产中偷工减料,如使用回收料加工、添加荧光增白剂等,且违法违规成本低,即使被查出问题,罚款金额也相对较小,难以起到威慑作用。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作业本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存在漏洞,没有形成常态化、严格化的监管机制,导致企业有机会无视国家标准,肆意生产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由于作业本对视力的伤害难以精准评估,家长和学生很难察觉,几乎不会因可能“伤眼”去找企业维权,这也使得企业缺乏外在约束。 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GB40070 - 2021)明确规定,课业簿册(除图画簿和毛笔书法簿外)、考试试卷的D65亮度应不小于55.0%,且不大于85.0%;D65荧光亮度不大于5.0%。同时,课业簿册的内芯纸张定量(克重)不得低于65.0g/m²。 国家标准落地的必要性:保护青少年视力:青少年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使用D65亮度、荧光亮度超标的作业本,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如导致眼睛疲劳、干涩、近视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健康的学习用品,保护他们的视力。规范行业发展:国家标准的落地能为作业本生产企业提供明确的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促使企业按照标准生产,淘汰不规范的生产企业,避免行业陷入劣质内卷,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了确保国家标准落地,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作业本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抽检工作,对违规企业依法严惩;同时,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管理,要求平台严格审核作业本产品的质量和相关检测报告,杜绝不合格产品上架销售。还需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作业本国家标准的宣传,提高家长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维权意识,形成社会监督氛围,共同推动国家标准的有效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