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春灌总面积约4.3亿亩,这一数据体现了我国在保障夏粮稳产方面所做的努力。以下是相关具体情况:背景:2025年,我国冬麦区遭遇持续春旱,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两成,江河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特别是西南地区去冬以来、北方冬小麦主产区3月以来降雨持续偏少,叠加高温大风天气,土壤失墒加快,耕地受旱较常年同期略偏重。举措: 发挥大中型灌区作用:水利部门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保灌作用,全国5320余处大中型灌区充分发挥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累计灌溉面积近3亿亩。其中,河南、山西等冬小麦主产区受旱较为严重省份的386处大中型灌区累计灌溉2713万亩,灌水量超过30亿立方米。 加强水源调度与管理:水利部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各地统筹做好蓄水保水、水源调度、用水管理。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用水调配,针对局地旱情,黄河中上游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6亿立方米,长江上游水库群累计向下游补水380亿立方米。各地还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对接上游来水,储足水源。 加快灌区工程修复与改造:各地抢抓时机开展冬春修,加快完成灌区项目和灾毁灌排工程修复,4257处重点水毁水利设施基本完成修复。如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通过实施现代化改造,骨干工程输配水条件大幅提升,灌溉周期平均缩短8天。 推进精准灌溉:水利部建立受旱区域大中型灌区灌溉保障情况台账,以旬为周期滚动预测作物时令灌水需求,提前做好水源调度。坚持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灌溉。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成果,做到精准灌溉。成效:2025年全国春灌总面积约4.3亿亩,比2024年的4.0亿亩增加0.3亿亩,有力应对了干旱,为确保夏粮稳产丰产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