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烧九转”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三烧”主要指的是烧焊、烧蓝和镀金前的烧制,而“九转”则是形容整个制作过程中多次反复的精细工序。以下是景泰蓝“三烧九转”制作工艺的详细介绍: 制胎- 选用紫铜片,根据设计好的造型,通过裁剪、弯曲、焊接等工艺,制作出铜胎的大致形状。如制作一个景泰蓝花瓶,需要将铜片裁剪成合适的形状,然后卷成圆筒状,焊接接口,再焊接瓶底等部位,形成花瓶的胎体。 掐丝- 把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镊子掰成各种形状,然后用白芨等胶水将其粘贴在铜胎上,勾勒出精美的花纹图案。这一步全凭工艺师的经验和手感,要确保铜丝的弧度、疏密均匀合适。例如在花瓶上掐出花卉图案,需要将铜丝掰成花瓣、花蕊、枝叶等形状,再一一粘贴在瓶身上。 烧焊- 将掐好丝的铜胎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制,温度一般在800℃-900℃左右,使铜丝与铜胎牢固地焊接在一起。这是“三烧”中的第一次烧制,通过高温让铜丝和铜胎之间的焊药熔化,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确保图案的稳定性。 酸洗- 烧焊后的铜胎表面会有一些杂质和氧化物,需要放入酸液中进行清洗,去除这些杂质,使表面变得干净光滑,为后续的工序做好准备。 平活、正丝平活:用特制的工具对铜胎表面进行平整处理,使掐丝后的表面更加光滑,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保证后续点蓝的均匀性。正丝:对掐好的铜丝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正,确保铜丝的形状和位置准确无误,线条流畅。 点蓝- 这是赋予景泰蓝绚丽色彩的关键步骤。工艺师根据图案设计,用吸管将不同颜色的珐琅釉料填充到铜丝围成的格子中,通过控制釉彩的流速,模拟出国画的晕染效果。由于釉料在烧制过程中会收缩,所以点蓝过程需要至少重复三遍,每次点蓝后都要进行烧制,让釉料与铜丝相平。 烧蓝- 点蓝后的铜胎再次放入高温炉中烧制,温度一般在800℃左右,使珐琅釉料在高温下熔化、融合,形成光滑、亮丽的表面。这是“三烧”中的第二次烧制,通过多次烧蓝,让釉料充分收缩、固化,呈现出鲜艳、饱满的色彩,并且与铜丝紧密结合,达到理想的效果。 磨光- 烧蓝后的景泰蓝表面可能会有一些不平整的地方,需要用粗砂石、细砂石、黄石等工具进行打磨,使表面变得光滑平整,让釉料和铜丝都呈现出最佳的光泽度。磨光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不能损伤到釉料和铜丝。 镀金- 在磨光后的景泰蓝表面镀上一层金,一般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的方法,使景泰蓝更加华丽美观,同时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铜胎氧化生锈。镀金后再进行一次低温烧制,使金层更加牢固地附着在表面,这是“三烧”中的最后一次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