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神兽众多,它们或蹲坐于屋脊,或雕刻于石柱,或镶嵌于壁画,形态各异,寓意丰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故宫神兽: 屋脊神兽龙: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被认为具有上天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本领,是皇权的象征。在故宫中,龙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太和殿的屋顶上、藻井中、门窗包叶等各处都有形态各异的龙。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是祥瑞之兆,代表着皇后的尊贵,可显示瑞应,降福免灾。在故宫屋顶的屋脊上,凤常排在龙的后面。狮子:被古人认为是“百兽之王”,与佛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镇宅神兽,象征着勇猛和力量,在故宫中多守护在宫殿门前或出现在屋脊上。天马:寓意天下丰收,在故宫屋脊上排列在狮子之后,其造型通常为腾空飞奔状,仿佛在天空中自由驰骋。海马:寓意避火,其造型与现实中的马相似,但多了一些神话色彩,通常被雕刻成在海浪中奔腾的样子,象征着它能够在水火中穿梭,保护宫殿免受火灾侵袭。狻猊:形如狮子,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喜烟好坐,所以常出现在香炉上,也守护着屋顶安全。在故宫屋脊上,狻猊造型威严,给人以庄重之感。押鱼:寓意祥瑞及防火,其造型为龙头鱼身,能兴云作雨,在故宫屋脊上起到防火消灾的象征作用。獬豸:有着羊的身体,牛的角,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是清平公正的象征,在故宫中守护着宫殿,寓意着皇帝处理政务时应公正公平。斗牛:其形状如牛,全身有龙鳞,寓意镇水,是一种能够镇住水患的神兽,在故宫屋脊上守护着宫殿免受水患之灾。行什:造型像猴子,背生双翼,手持金刚杵,有“避雷针”的寓意,是故宫屋脊上的最后一个神兽,在古建筑中起到避雷消灾的象征作用。 其他神兽螭吻:龙头龙身,位于故宫任一大殿屋顶正脊的两端,是由汉代的鸱尾演变而来,被视为镇压火灾的“神兽”,其张着大嘴,仿佛要一口吞下屋脊,有守护宫殿、防止火灾之意。蚣蝮:也是龙头造型,传说它是龙王的第六子,天生爱水。被安放在故宫台基的最低点,能够快速“喝”下大量雨水,并将水向前方、远处有力地“吐”出去,起到排水防涝的作用,保护故宫的台基和地基安全。麒麟:有着鹿的身躯,马的蹄子,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和平与繁荣,在故宫中常以雕刻或陈设的形式出现,如太和殿前的麒麟石雕,寓意着天下太平、繁荣昌盛。鹤:自古以来是长寿的象征,也被宫廷视为吉祥之物,代表着帝王统治的稳固长久,同时还寓意“君权神授”。故宫中多座建筑的室外、宝座旁边均有鹤的陈设,如太和殿、乾清宫前的铜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