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文化中国行:江西新余,经纬之间传匠心”的详细内容: 夏布绣的起源与发展起源:新余是中国夏布之乡,当地老百姓以苎麻为原料制成夏布,并很早就尝试在夏布上刺绣,从而创造出了夏布绣。夏布绣起源于北宋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发展:2014年,夏布绣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等匠人的努力下,夏布绣不断发展创新,从民间麻布绣升华为艺术刺绣。 夏布绣的艺术特色独特材质:以苎麻制成的夏布为绣地,夏布质地生硬,与丝绸、棉布等不同,在上面刺绣难度极大,但也赋予了夏布绣粗犷质朴的独特质感。创新针法:张小红研发出透底针、层叠针、芝麻针等6种针法,让刺绣作品更加生动逼真,这些针法与夏布的肌理、纹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丰富题材:确定了以中国山水画为主的刺绣主题,同时也有傅抱石名作等题材的作品,如夏布绣双面屏风《丽人行》,此外还有人物、风景、花鸟等多种题材,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夏布绣的传承与创新传承方面 人才培养:培养了7名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20多名工艺美术师,夏布绣与江西旅游商贸学院合作办学,连续8年在新余仙来学校每周上夏布刺绣培训课,还在幼儿园设立刺绣兴趣角,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夏布绣的兴趣。 社会推广:新余市各级妇联、残联联合夏布绣团队建设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推广夏布绣灵活就业岗位,每年为女性提供就业服务超20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累计约3万人次,带动地方就业创业1000多人,让更多人参与到夏布绣的传承中来。创新方面 产品创新:吴婉菁带领团队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刺绣,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饰、茶艺用品、文房收纳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使夏布绣产品更加多样化,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传播创新:积极探索“非遗+现代传播”的多元路径,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展示活动,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向更多人传递夏布绣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魅力,吸引了更多爱好者参与到夏布绣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夏布绣的文化价值与意义文化传承价值:夏布绣承载着新余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工艺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延续传统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艺术价值:夏布绣以其独特的针法、精美的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刺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夏布绣文创作品的开发和销售,以及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价值:夏布绣已走进俄罗斯、德国、巴西、日本等10多个国家,成为新余市乃至江西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