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盐碱地成为未来粮仓,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
土壤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
原理
水利改良主要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出,同时控制地下水位,防止盐分上升。
操作方法
对于地势较低、有排水条件的盐碱地,可以修建明沟排水系统。例如在一些滨海盐碱地,挖掘深沟,将含盐量高的地下水排出到容泄区,降低地下水位。同时,配合淡水灌溉,如引黄河水等淡水资源进行灌溉洗盐,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淋溶到下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地,还可以采用竖井排水的方式,通过打井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聚。
物理改良
原理
物理改良是利用物理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从而抑制盐分上升。
操作方法
深耕晒垡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改良方法。在春季或秋季对盐碱地进行深耕,深度一般在30 50厘米,将下层含盐量较低的土壤翻到上层,然后进行晒垡。经过阳光暴晒,可以加速土壤中盐分的分解和挥发。另外,还可以采用客土法,从非盐碱地区搬运肥沃的土壤,覆盖在盐碱地表层,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不过客土法成本较高,适用于小面积的盐碱地改良,如城市周边的盐碱地绿化区域。
化学改良
原理
化学改良是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化学改良剂,与土壤中的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土壤的碱性和盐分含量。
操作方法
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膏、磷石膏等。在苏打盐碱地中,施加石膏可以使土壤中的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钙沉淀,降低土壤的碱性。一般每公顷可施加3 5吨石膏。硫酸亚铁也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改良剂,它可以氧化土壤中的硫化物,降低土壤的pH值。此外,一些新型的土壤调理剂,如腐植酸类调理剂,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吸附土壤中的盐分,在盐碱地改良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改良
原理
生物改良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盐碱地土壤状况。
操作方法
植物改良方面:种植耐盐植物是生物改良的重要方式。耐盐植物如碱蓬、柽柳等,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含盐量。碱蓬是一种典型的耐盐植物,在含盐量较高的滨海盐碱地能够正常生长。通过种植碱蓬,经过2 3年的时间,可以使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而且,耐盐植物的枯枝落叶分解后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微生物改良方面:一些有益微生物如耐盐碱细菌、真菌等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例如,某些芽孢杆菌能够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等养分,同时降低土壤pH值,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植物的耐盐性。可以通过施加微生物菌肥的方式将这些有益微生物引入盐碱地土壤中。
作物培育与种植
耐盐作物品种选育
原理
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能够适应盐碱环境的作物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来应对盐碱胁迫,如调节自身渗透压、维持离子平衡等。
操作方法
在传统育种方面,从现有的作物品种资源中筛选耐盐性强的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例如,在小麦育种中,将具有一定耐盐性的地方品种与高产优质品种杂交,经过多代选育,获得耐盐性更强且产量和品质较好的新品种。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耐盐相关基因导入作物基因组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与植物耐盐性相关的基因,如编码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参与渗透调节物质合成的基因等。将这些基因导入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中,培育出转基因耐盐作物品种。不过,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
作物种植模式优化
原理
合理的作物种植模式可以提高盐碱地的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同时减轻盐碱胁迫对作物的影响。
操作方法
间作套种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模式。例如在盐碱地中,棉花与苜蓿间作。苜蓿是一种耐盐的豆科植物,它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其根系分泌物可能对土壤改良有一定作用。棉花在与苜蓿间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苜蓿改善的土壤环境生长,减少盐分对棉花生长的抑制。轮作也是常用的种植模式,如在盐碱地中实行水稻 小麦轮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灌溉水,这可以起到洗盐的作用,之后种植小麦时土壤盐分含量相对降低,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农业技术配套与管理
精准农业技术应用
原理
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根据盐碱地的土壤特性、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精确地进行农业生产操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操作方法
利用土壤传感器监测盐碱地土壤的盐分、水分、养分等指标。例如,在田间安装盐分传感器,实时获取土壤盐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发送到管理平台。根据这些数据,精准地进行灌溉和施肥。当土壤盐分过高时,可以增加灌溉量进行洗盐;当土壤养分不足时,可以进行变量施肥,在作物需要的地方和时间精准地施加肥料。
农业生态系统构建
原理
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促进盐碱地的生态平衡,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操作方法
在盐碱地周围营造防护林带,林带可以降低风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抑制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聚。选择耐盐的树木品种如胡杨、沙枣等构建防护林。在农田内部,可以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模式,如在盐碱地种植耐盐牧草,养殖羊、牛等家畜。家畜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返还到农田,改善土壤肥力,同时牧草的种植也有利于改良土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