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双流区设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是一个积极的发展目标。
目标实现的有利因素
产业基础方面
航空经济:双流是成都重要的航空枢纽所在地,航空运输业及其相关的临空产业发展强劲。双流机场航线众多,国内外旅客吞吐量巨大。围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制造等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例如,航空维修企业在技术人才储备和设备设施上不断投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维修订单,这将直接为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做出贡献。
电子信息产业:区内聚集了众多电子信息企业,从芯片制造到电子终端产品组装,产业集群效应明显。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如物联网设备制造、智能终端研发等相关企业有望在2024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量增加,从而推动工业增加值上升,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创新驱动方面
科技创新平台:双流区拥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如高校科研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这些平台不断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以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新材料企业为例,其研发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2024年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产量,同时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为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人才优势:双流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通过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在生物医药研发、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等方面,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有助于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区域协同方面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流区作为成都的重要区域,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双流可以与重庆等地的相关区域开展产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在交通物流方面,加强与重庆的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的联动,构建更高效的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从而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带动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在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中,双流区可以与周边城市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更多成果。比如,在生态旅游产业方面,与眉山等地联合开发旅游线路,共享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旅游消费增长,同时在产业转移和配套方面,与德阳、资阳等地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增长。
面临的挑战
全球经济形势影响
贸易摩擦: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可能对双流区外向型企业造成影响。例如,航空物流企业可能面临国际航线货物运输量减少的情况,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关税增加、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这将影响企业的营收,进而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产生一定的压力。
经济周期波动:全球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可能导致市场需求不稳定。如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订单减少,投资意愿降低。双流区的制造业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规模,延迟新的投资项目,从而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资源环境约束
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双流区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新的产业项目落地可能面临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限制了企业的扩张和新企业的引进。例如,一些大型的航空制造项目或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土地供应问题,将影响项目的推进和产业的发展。
环境压力: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双流区需要应对环境压力。严格的环境政策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这可能增加企业的环保成本。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可能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或产业升级,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产生一定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