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在2025年8月至9月期间,对3只金融股H股展开了大规模增持行动,涉及保险和银行两大领域,其投资逻辑与市场影响备受关注。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增持细节:交易规模与持股变化中国平安此次“扫货”的3只金融股H股分别为中国太保H股、邮储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具体交易数据如下:1. 中国太保H股:8月8日首次突破5%举牌线后,平安持续加仓。9月11日以场内均价33.043港元、场外均价31.23港元的价格,买入7780.92万股,耗资约25亿港元,持股比例从8.47%跃升至11.28%。8月以来累计投资超50亿港元,持股比例提升6.24个百分点。2. 邮储银行H股:9月2日买入1238.1万股,增持后持股比例达到16.01%。事实上,平安对邮储银行的布局早有铺垫,2025年1月已因持股达5%触发举牌。3. 农业银行H股:9月4日买入4021.3万股,交易后持股比例升至18.07%,延续了其对低估值银行股的配置策略。此外,中国平安在8月28日还耗资超10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4409.5万股,持股比例升至8.32%,8月以来累计投资也超50亿港元,显示出对保险股H股的集中看好。 二、投资逻辑:低估值与长期收益导向中国平安此次大规模增持,核心逻辑围绕资产配置需求、估值优势及行业预期三大维度展开:1. 资产配置策略: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需通过高股息资产提升收益。中国太保H股最新股息率3.72%、中国人寿H股3.32%,均显著高于长债收益;银行股H股凭借稳定分红,同样符合“高分红+低估值”的配置逻辑。此外,平安通过OCI账户(其他综合收益)持有此类资产,可平滑利润波动,符合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2. 估值性价比突出:被增持标的均存在明显估值优势。例如中国太保H股市盈率约7.6倍,较A股存在折价;银行股H股普遍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安全边际较高。3. 行业基本面改善预期:对于保险股,平安的增持释放了对行业复苏的信心,包括负债端利差损压力缓解、资产端投资收益回升等;对于银行股,则看好其在经济稳增长背景下的资产质量修复潜力。 三、市场影响:板块关注度与投资信号1. 对自身股价的影响:增持行动反映了平安对优质资产的判断,但短期内其A股股价波动明显。9月11日增持中国太保H股后,平安A股股价当日上涨1.42%至58.69元,但后续受市场情绪影响有所回落,9月29日收盘价为56.01元,市值约1.01万亿元。2. 对金融股板块的带动:平安的“扫货”行为提升了市场对金融股H股的关注度。例如中国太保H股在增持期间股价虽有波动,但整体维持强势,股息率优势进一步吸引长期资金配置。3. 险资投资风向信号:此次增持延续了险资增配优质权益资产的趋势。平安副首席投资官路昊阳表示,公司将持续关注股息率高、经营稳定的标的,未来可能进一步布局其他低估值金融资产。 四、风险与展望尽管此次投资具备较强逻辑支撑,但仍需关注两大风险:一是金融股业绩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分红稳定性;二是H股市场受汇率、外资流动等因素影响,股价波动可能加剧。从长期来看,中国平安通过集中配置金融股H股,既强化了与同业的战略协同,也为自身带来稳定的股息收益。若后续金融板块估值修复,其投资收益有望进一步兑现,同时为险资权益投资提供可复制的配置模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