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推动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转型,装备向智能装备转型,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拓展碳纤维应用领域,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融合发展,发展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人工智能、新型显示、低空装备等未来产业应用新场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大对“智改数转”项目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加强培育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示范车间等。推动产业集群头部企业延链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二级节点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上云用平台。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机制,重点培育先进汽车制造、碳纤维、玉米生物工程制品等“十大集群”,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产业集群错位发展、梯度培育的新格局。深化产业创新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和保险补偿政策,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技术攻关。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细化落实“六大工程”,建立常态化的政策协同机制。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荐工作。深入实施金融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吉林省服务基地的作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此外,吉林还通过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头部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动1000个以上重点“智改数转”项目,建成多个5G基站、万兆无源光网络及以上端口、物联网终端用户等;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举措,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