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领导人陪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赴美访问,这一罕见外交行动的核心目的在于协调欧美立场、防止历史冲突重演,并在美俄乌三方博弈中为乌克兰争取更大话语权。外媒对此有多重猜测,结合最新动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避免重演"白宫冲突",为泽连斯基提供政治支持今年2月,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白宫会晤时因援助条件、对俄政策等问题爆发激烈争吵,最终不欢而散。此次欧洲领导人集体陪同,首要目标是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英国《卫报》指出,欧洲派出"重量级人物"组成"后援团",旨在通过集体施压确保泽连斯基在谈判中不被孤立。德国总理默茨明确表示,欧洲领导人将向泽连斯基提供"好的建议",帮助其在与特朗普交锋时保持策略一致。芬兰总统斯图布与特朗普因高尔夫球结缘,其参与被解读为利用私人关系缓解紧张气氛,降低冲突风险。 二、协调欧美对乌援助与对俄政策,防止立场分裂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晤后,提出"直接达成和平协议"而非停火的新主张,要求乌克兰放弃部分领土以换取和平。这一立场与欧洲坚持的"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原则存在根本冲突。欧洲担心美国单方面向乌克兰施压,因此通过集体访美传递明确信号:任何协议必须包含欧洲的安全关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任何涉及领土的问题都必须由乌克兰决定",法国总统马克龙则直言"欧洲应坐在谈判桌前",反对美俄主导的解决方案。此外,欧洲在对乌援助上已超越美国(2025年上半年提供351亿欧元军事援助,高出美国44亿欧元),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其更有底气要求参与决策。 三、推动美俄乌三方会谈,确保欧洲战略存在感特朗普计划在此次会晤后促成美俄乌三方会谈,但欧洲担心被排除在关键谈判之外。北约秘书长吕特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任何协议必须包含欧洲的安全保障方案,例如参考北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御机制。德国总理默茨更提议三方会谈应在欧洲举行,以强化欧洲的核心角色。这种诉求源于阿拉斯加会晤的教训——美俄单独会谈未邀请乌克兰和欧洲,导致欧洲在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被削弱。欧洲希望通过集体访美,将自身塑造为"不可或缺的谈判方",避免重蹈"被边缘化"的覆辙。 四、应对战场局势变化,争取安全保障承诺随着俄军近期突破乌军在顿巴斯的防线,乌克兰战场压力剧增。欧洲领导人此行的另一目标是争取美国对乌克兰的长期安全保障。特朗普在与欧洲领导人的通话中提出,可能向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承诺,但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这一方案被欧洲视为"危险妥协",因此多国领导人要求在会谈中明确安全保障的具体条款,例如由欧洲军队参与维和行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透露,特朗普已原则上同意这一构想,但具体实施细节仍需磋商。 五、国内政治博弈与形象塑造欧洲领导人的参与也有国内政治考量。例如,德国总理默茨面临联合政府内部分歧,需通过高调支持乌克兰巩固执政基础;英国首相斯塔默则试图通过展现"强硬对俄"姿态,转移国内经济困境的压力。此外,欧洲民众对乌克兰的支持率居高不下,领导人若在谈判中表现软弱,可能引发舆论反弹。芬兰总统斯图布近期民调下滑,其陪同访美被解读为通过外交曝光度重塑政治形象。 六、防范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风险特朗普的外交风格以"交易艺术"著称,此次会晤前他已多次暗示乌克兰需"让步换和平"。欧洲担心特朗普为换取美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如能源、核军控),牺牲乌克兰利益。例如,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支持者言论,称乌克兰"必须自愿放弃领土",这种表态与欧洲的立场尖锐对立。欧洲领导人集体访美,实质是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试图通过多边谈判框架约束其单边主义倾向。 结语此次欧洲多国领导人陪同泽连斯基访美,是俄乌冲突长期化背景下欧美战略博弈的缩影。欧洲试图通过"集体行动"平衡美国的主导权,在美俄乌三方会谈中嵌入自身利益,并为乌克兰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然而,欧洲内部在派兵、经济援助等问题上的分歧(如意大利反对派兵、匈牙利质疑援助规模),可能削弱其整体议价能力。未来局势的关键在于:美俄乌三方会谈能否纳入欧洲的核心诉求,以及欧洲能否在安全保障、领土问题上形成统一立场。这不仅关乎乌克兰的命运,更将深刻影响欧洲安全架构的重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