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作出一审判决,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总计罚金1350万。随后,“尊湃窃取华为芯片商业秘密案”细节曝光,出现了“白天在华为,晚上在尊湃”这种骇人听闻的情节。具体情况如下:组建团队整编制挖角:2020年底,窃密案首犯张琨(美国籍)先拉拢了其在华为海思的原下属刘某,随后又拉拢周某、顾某某等人,形成了WIFI芯片核心高管团队。再由这些人对原华为产品端到端人员整编制挖角,涉及芯片的射频、SoC、数字、算法、解决方案、封装等各个环节,员工共近百人。2021年初尊湃正式成立,创业第一年海思前员工占比高达60%。在职期间违规工作:为了掩人耳目、里应外合,这些海思前员工分批离职。多人在职华为期间,周末到尊湃工作;周某、王某某等甚至白天在华为,晚上去尊湃。此外,部分离职员工为了规避华为的竞业限制协议和其他风险,还改了名字,如高管周某化名胡某,高管顾某某化名杜某某,王某某化名王某扬。窃取华为保密信息:有20多位原华为员工离职前大量访问非本职工作文档,通过抄写、拍照、截图等方式窃取芯片电路图、版图、规格参数,以“投名状”入职尊湃。在尊湃研发过程中,刘某、张某某、高某与华为多名在职员工(屠某某、赵某某)内外勾结,通过手抄和截屏方式窃取保密信息。何某某更是费尽心机绕过安全系统获取公司机密,将芯片版图、电路图截屏后通过华为内部通讯工具将部分技术信息层层转发到公司外部,用于入职尊湃后使用。试图掩盖侵权行为:一边忽悠投资人,张琨等人一边做着掩人耳目的动作。经鉴定,尊湃的侵权芯片技术,有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的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导致华为的商业秘密灭失。东窗事发前,他们还统一换机、清理服务器、销毁证据,试图抹去痕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