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要破解需求“密码”,需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供需匹配等多方面入手,具体如下:政策引导与支持 完善政策体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等。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完善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智慧养老服务领域相关标准和规范等,促进市场规范化发展。 加大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模式,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对智慧养老设备采购、养老机构建设等给予补贴。技术创新与应用 发展智慧养老产品:智能传感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科技新产品逐渐走进市场,如杭州的大模型养老机器人、泰山景区的外骨骼机器人等。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发更多实用、易用的智慧养老产品,如智能床垫、毫米波监测设备等,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打造全场景解决方案:科技企业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打造全场景智慧康养解决方案,如华为鸿蒙智家康养产品与解决方案,通过毫米波技术监测人体生命体征,保障用户隐私,满足老年群体的科技产品使用需求。加强供需匹配 开展市场调研:供应商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消费能力,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例如,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开发高端定制化服务和普惠型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搭建信息平台:多地已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但缺乏系统性、全国性的信息数据库。应搭建涵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模式的全国性科技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地智慧养老平台资源,贯通“信息孤岛”,实现医疗健康信息、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的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度。促进产业协同 培育产业集群:各地应加速培育产业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从产品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平台运营到养老服务供给的完整产业链,促进各环节协同发展。例如,一些地区通过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构建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协同发展的“协同网络”。 加强政企合作:政府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如小度与行业伙伴共建智慧养老产业生态,针对有开发能力的养老企业,开放端能力,让企业可以搭建想要的场景解决方案;对于没有开发能力的养老企业,建立养老服务商认证体系,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满足多层次需求 保障基础需求:在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基础需求的同时,要加强养老护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养老护理服务缺口较大,应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养老护理行业,如上海、北京等地出台的相关人才扶持政策。 关注精神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情感、教育学习、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日益增长。应发展老年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如国家老年大学的成立,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