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校园餐方面的部署通常涵盖多个重要方面:
食品安全保障
严格标准与监管
强调校园餐要遵循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例如,要求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在食材采购环节,必须从正规渠道进货,严格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等。像米面粮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材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都要符合国家标准。
加强对校园餐制作过程的监管。包括厨房环境卫生、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等。例如,厨房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生熟分开加工,餐具要严格消毒等,以确保食品在制作和供应过程中不被污染。
全程追溯体系
推动建立校园餐食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对食材的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烹饪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和追踪。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源头,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食品进一步扩散,保障学生用餐安全。
营养健康提升
营养均衡搭配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餐食谱。例如,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蛋白质、钙、铁、锌等营养素。校园餐应保证每天有适量的肉、蛋、奶、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注重食物种类的多样性。鼓励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在一周的食谱中安排多种主食(如米饭、馒头、面条等)、肉类(如猪肉、牛肉、鸡肉等)、蔬菜(如绿叶菜、根茎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等),避免食物种类单一,以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
营养教育融入
要求将营养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营养知识,如食物的营养成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等。例如,开展营养知识小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发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学生对校园餐营养搭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管理与服务优化
明确主体责任
明确学校在校园餐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学校要负责校园餐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选择合格的供餐企业(如果是校外供餐)、监督食堂运营、管理食品安全等。例如,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对校园餐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供餐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责任。要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安全、营养、可口的校园餐,接受学校、家长和相关部门的监督。
透明与监督机制
建立校园餐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学校要定期向家长和社会公布校园餐的食谱、食材采购来源、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例如,通过学校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校园餐相关信息,或者设立专门的校园餐公示栏。
鼓励家长参与校园餐监督。可以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让家长代表参与到食材采购验收、食堂卫生检查等工作中,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共同提升校园餐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