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公募再现‘投而优则仕’,如何留住人才需多元施策”这一问题的分析:
“投而优则仕”现象及原因
现象阐述
在公募基金行业,“投而优则仕”现象较为常见。即一些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放弃投资岗位,转而担任公募基金公司内部的管理职位,如投资总监、副总经理甚至总经理等。
原因分析
职业发展诉求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从单纯的投资岗位晋升到管理岗位是一种职业的上升通道拓展。管理岗位可以让他们在更宏观的层面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资源分配和团队建设,实现从个体投资能力到团队影响力的转化。
以明星基金经理转任投资总监为例,在新的岗位上可以主导整个投资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投资策略,这比仅仅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更具成就感和影响力。
薪酬与激励因素
在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管理岗位可能伴随着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广泛的激励措施。除了基本薪资,可能还会有基于公司整体业绩、团队业绩的奖金等,这相比于单纯基于自己所管理基金规模和业绩的收入模式更加多样化。
例如,担任高管职位可能会获得公司的股权激励,这种长期激励方式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对优秀的基金经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行业竞争压力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竞争的加剧,优秀基金经理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长期在投资一线,一旦业绩出现波动,可能会面临声誉受损等风险。而转至管理岗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种业绩波动带来的直接职业风险。
比如在市场风格转换频繁的时期,基金经理可能难以持续保持优异的投资业绩,此时转向管理岗位可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团队管理和战略规划上。
人才流失的负面影响
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优秀基金经理的流失可能会导致其所管理基金的业绩出现波动。基金经理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和策略,他们的离职可能会使新接手的基金经理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从而影响基金的投资决策连贯性和业绩稳定性。
例如,一些以价值投资风格著称的基金经理离职后,新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若新的投资策略与之前不匹配,可能会导致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
对公司形象和投资者信任的影响
明星基金经理往往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招牌之一,他们的离职会对公司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投资者往往是因为对基金经理的信任而选择投资某只基金,当基金经理离职时,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和不信任,导致基金规模缩水。
例如,当某知名基金经理离开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时,可能会有大量投资者赎回其所管理的基金份额,这不仅影响该基金的运作,也会对公司整体的资金募集和市场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多元留住人才的策略
优化薪酬与激励体系
建立多元化薪酬结构
除了基本薪资和基于业绩的奖金外,应该增加更多的长期激励措施。例如,为优秀基金经理提供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使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这样可以激励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时更加注重公司的长远利益,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离开公司的机会成本。
定制化激励方案
根据不同基金经理的特点和贡献,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对于专注于新兴产业投资且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设立专门针对新兴产业投资成果的激励机制,如根据在特定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收益给予额外奖励。
提供职业发展双通道
平行职业发展路径
在公募基金公司内部,除了传统的从投资岗位向管理岗位晋升的路径外,还应设立平行的专家型职业发展通道。例如,设立高级投资专家岗位,给予与管理岗位同等的薪酬待遇、地位和资源支持。这样,那些对投资研究有深厚兴趣、不擅长管理但投资能力卓越的基金经理可以在投资领域持续深入发展,而不必为了职业晋升而被迫转向管理岗位。
内部培训与轮岗机会
为基金经理提供丰富的内部培训和轮岗机会。通过培训,让他们不断提升投资技能、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和监管政策;通过轮岗,使他们能够接触到公司不同业务板块,如风险管理、产品研发等,拓宽职业视野,增加对公司整体运作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在公司内部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打造创新包容的文化
在公募基金公司内部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对于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的新尝试和新策略,只要是经过充分研究和风险评估的,即使短期内没有取得理想的业绩,也不应过度苛责。这种文化环境可以让基金经理更加敢于探索新的投资机会,发挥自己的投资才能,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强化团队合作文化
强调团队合作在投资过程中的重要性。构建以基金经理为核心的投资团队,通过合理的团队分工和协作,提高投资效率和决策质量。例如,在研究分析环节,由专业的研究员团队为基金经理提供深度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报告,基金经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这种团队合作模式可以让基金经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增强他们对公司团队的归属感。
通过以上多元施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留住公募基金行业的优秀人才,减少“投而优则仕”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
|